“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答中国。”印尼富商熊德龙虽是印尼和荷兰的混血儿,却坚称自己是中国人,无偿向中国捐款建校、医院和公共设施等超过4亿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说到熊德龙与中国的关系,得从他的养父母说起。熊德龙的养父母是中国人,他们的善良和无私深深影响了他。 小时候,熊德龙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太多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但养父母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为中国付出的种种,给了他强烈的情感引导。 养父母一直强调,“无论你出生在哪儿,心中始终要有感恩之心,特别是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这样的教诲让熊德龙从小就心怀感恩,尤其是对中国有着深深的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熊德龙逐渐明白了中国对他家庭的意义。 在他的养父母身上,他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历史的深远影响以及那个国度给他们带来的帮助。这种感情,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熊德龙长大后,开始在商业上有所成就,逐渐积累了巨额财富,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养父母对他深情的教导,更没有忘记中国带给他家庭的温暖与帮助。 熊德龙的商业帝国一度让他成为印尼最为知名的富商之一,但即使这样,他从未炫耀过自己的财富。 相反,他选择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慈善和回报中国。 他的捐款不止一次引起过社会的关注,而这些捐款主要用于教育、医疗和公共设施建设。 不仅如此,熊德龙还通过创办《国际日报》,让世界更多了解真实的中国。 他通过这份报纸,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文化、经济以及中国的真实面貌。 在很多西方国家,关于中国的报道常常带有偏见和误解,熊德龙认为,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国际公民,他有义务通过《国际日报》这一平台,帮助世界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 他的报纸在国际间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了国际间理解中国的桥梁之一。 很多人都觉得,熊德龙或许应该归类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因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为中国贡献着。 无论是在中国的贫困地区捐款建学校,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国文化,熊德龙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那就是报答中国。 他说过,“中国给了我养父母,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中国。”这份情感,可能比血缘关系更为深沉,更为真挚。 熊德龙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感恩”。 很多人认为,只有和某个国家有血缘关系,才应该为那个国家贡献力量。 而熊德龙则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不论血统如何,只要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影响世界。 他的行动,打破了很多人固有的思维框架,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通过理解、尊重和贡献,来帮助一个国家更好地发展。 当然,熊德龙并非没有遇到过质疑声。 很多人会说,他一个印尼和荷兰混血儿,为何如此执着于报答中国,甚至让自己生活的国家感到有些“陌生”? 但熊德龙从不在意这些声音,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情感和责任感,远远超越了国籍和血统的界限。 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因为他认为,回报中国是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来自于他内心深处的感激和忠诚。 他没有中国血统,但他心中始终怀有对中国的深厚情感,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心怀感恩,便可报答天下。”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9月18日 “老外”华媒人熊德龙:中国父母给我中国心
“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血统,但是我有100%的中国心,我将用一生来报答中国。”印
秋水看伊人
2025-05-10 11:57: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