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茅台酒滞销,工资都停发了。茅台找银行贷款,但却没东西抵押。厂长季克良

修竹崽史册 2025-05-10 14:30:56

1998年,茅台酒滞销,工资都停发了。茅台找银行贷款,但却没东西抵押。厂长季克良厚着脸皮,到处借钱,最后在遵义一个县借到了钱,把工资发了。当时是因为山西有个假酒案,搞得人心惶惶的,所有的酒都卖的不好。   季克良与茅台的缘分从1964年开始,那年,25岁的他刚从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发酵专业毕业,满怀热情来到贵州茅台酒厂,现实却给他泼了冷水:厂长住14平米的小屋,书记住用酒瓶砌墙的房子,酒厂300多人,年产仅220吨,还亏了84万元。   季克良没抱怨,扎进车间跟工人一起干活,亲手摸索每个酿酒环节,1965年,他写下论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把茅台的勾兑工艺用科学方法梳理清楚,酒质因此大提升。   后来,他在酿酒大师李兴发指导下深入钻研,成为茅台首位签字总工程师,为酒厂技术打下扎实基础。   茅台不只是一瓶酒,更是文化象征,它有800年历史,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白兰地齐名,是酱香型白酒的开山鼻祖,季克良明白这份文化分量,始终把品质放在首位。   可1998年的风暴差点让一切归零,山西假酒案震动全国,有人用34吨甲醇兑出57.5吨假酒,害死27人,重伤222人,还让不少人失明,汾酒虽没直接关联,但因为产地在山西,也跟着遭殃。   整个白酒市场一片冰冷,茅台前两季度只卖出700吨,库存压得喘不过气,资金周转停摆,酒厂眼看要撑不下去了。   季克良临危受命挑起重担,他先是跑遍各地借钱,银行嫌茅台没抵押物不放贷,地方政府大多也不愿帮忙。   好在季克良最后成功借到了钱,这才得以稳住军心,但这远远不够,季克良知道,要救茅台,必须让市场重新相信它。   他在酒厂内部推动管理改革,优化生产流程来省成本,推出绩效奖励提振士气,还组织技术团队攻关,确保酒体更稳定,这些举措让酒厂在危机中咬牙运转,也为后来产量大增埋下伏笔。   市场这边,季克良下更大功夫,他带着销售团队全国跑,推出延期付款、补贴专卖店的灵活政策,用诚意打动经销商,他还加大宣传,通过发表论文说明茅台与健康的关系,消除消费者的顾虑。   这些努力慢慢见效,1998年底,茅台销量冲到2000吨,创下历史新高,市场信心开始回暖, 季克良看得更远,他想让茅台不只是酒,而是文化的象征。   2002年,他推动建成茅台酒文化博物馆,把800年历史和酿造工艺展示给世人,博物馆让消费者感受到茅台的底蕴,从一瓶酒变成情感的纽带,大大增强了品牌认同感,也让茅台在市场上站得更稳。   渡过危机后,茅台开始腾飞,2001年,茅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靠融资加快扩张步伐,营收从1998年的6.28亿元猛增到2011年的184.02亿元,2003年产量首次突破一万吨,实现了前辈们的梦想,茅台重回白酒行业龙头,也成了全球知名的中国品牌。   季克良的成功,靠的是对品质的坚持和不认输的劲头,1998年的困境里,他带着员工死磕到底,跟市场一起努力,展现了普通人面对难关的拼劲。   他的故事不只是茅台的奇迹,也是中国企业在逆境中求生的缩影,即便2015年退休,季克良仍被返聘为技术导师,一辈子跟茅台分不开。   如今的茅台,市值过千亿,稳坐白酒行业头把交椅,回想1998年,没有季克良的果敢和远见,茅台或许早已没落,他的经历告诉大家: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只要坚守信念、敢于突破,总能找到出路。

0 阅读:1076

评论列表

王工

王工

1
2025-05-10 21:33

人民小酒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