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解放军擒获女匪首程莲珍,是杀是留,贵州省军区意见不一。西南军区参

麻麻赖赖 2025-05-10 15:00:36

1953年3月,解放军擒获女匪首程莲珍,是杀是留,贵州省军区意见不一。西南军区参谋长向毛主席汇报,没想到毛主席一却说:不能杀!   就在三个月前,一支解放军的小分队还在贵州深山里紧张地搜寻着什么。突然,一个身影出现在浓密的林间小道上,定睛一看,竟是一个飒爽英姿的女子。   她身后,跟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壮汉,这些人正是程莲珍说服投降的土匪们。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她自己还是方圆百里最令人畏惧的一个匪首。   程莲珍的美貌曾经是她的骄傲,却也是她的梦魇。年轻时,她被当地的富绅地主相中,成为陈正明的第二任妻子。   在陈家的日子里,她学会了骑马射击,生下了一个女儿,似乎就此可以在大家族的庇护下过着安稳的日子。然而,丈夫的英年早逝,打破了她的宁静生活。   作为陈家的遗孀,她手中握着丈夫留下的大量财产。觊觎这些家业的,不只是陈家上下,还有些地方豪强和土匪头子。   为了保住这份家业,程莲珍不得不再嫁,这一次,新郎官是罗绍铨的弟弟罗绍凡。   罗绍铨是当地的一个乡长,曾是国民党的军官,栽在他手里,陈家的财产算是保住了,但程莲珍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要跟随罗家兄弟,过上了逃亡的日子。   1949年,解放的曙光洒满贵州大地,罗氏兄弟却心存侥幸,带着程莲珍,投靠了深山中的土匪头子曹绍华。   就这样,昔日的陈家少奶奶,彻底沦为了一个匪婆,从此,“陈大嫂”的名号开始在民间流传。   她们这伙土匪,凭借程莲珍娴熟的骑射和熟稔的山林知识,成了地方政府和解放军的心腹大患。一时之间,剿匪无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军一点点蚕食着土匪的势力范围。1952年秋,曹绍华被击毙,余部溃散奔逃,罗绍凡和程莲珍带着残兵败将,躲进了大山深处。   饥寒交迫之下,部下渐次逃亡。罗绍凡自知大势已去,竟弃程莲珍而遁,孤身潜逃贵阳,却因为行踪败露而锒铛入狱。   失去了罗绍凡这棵大树,程莲珍成了断梗浮萍,她改名换姓,嫁给了一个叫韦的农人,想就此金盆洗手。   然而,她的美貌容颜,毕竟是难以掩藏的。程莲珍终究被人认出,被告发,最后被捕。 就在大家以为这个劣迹斑斑的女匪首必将难逃一死的时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西南军区的领导选择了宽大处理,原来,这一切都源于毛主席的一句话:“不能杀!”   当时,主管剿匪的西南军区参谋长李达,在一次北京之行中,向毛主席汇报了贵州剿匪的情况。   当他提到程莲珍时,毛主席听完后,沉吟片刻,缓缓吐出了三个字:“不能杀!”   毛主席的考虑极其深远,他敏锐地意识到,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如果处置不当,極易激化民族矛盾。   程莲珍虽然是一个匪首,但她首先是一个布依族妇女,她的生死,关乎当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与其让她的死成为民族对立的导火索,不如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就这样,出于对民族政策的考量,程莲珍免于一死。当生的希望重新降临到程莲珍身上的时候,她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党和政府的恩典。   在获释后的日子里,她主动帮助政府做起了游说土匪投降的工作。凭借自己曾经在土匪中间的人脉和影响力,程莲珍的劝降工作卓有成效。   在她的感召下,一股又一股土匪放下武器,走出山林,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据统计,程莲珍先后帮助政府争取了十二股土匪近千人投诚,这为贵州剿匪的最后胜利扫清了障碍。   1957年,贵州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昔日里叱咤风云的“女匪首”,摘掉了往日的头衔,在政府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工人,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0 阅读:36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