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不小心炸死两个美国顾问,美国得知后率大军压境,指

风城春史呀 2025-05-10 15:06:10

1958年,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不小心炸死两个美国顾问,美国得知后率大军压境,指挥员慌忙上报,但毛主席说的四个字,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毛主席下令炮轰金门,是深思熟虑之举:

其一、中国已然安定,蒋介石贼心不死,金门是蒋介石最重视的台湾“屏障”,炮轰金门,敲打蒋介石“反心”,打压国民党残军败将的嚣张气焰;

其二、美国见缝插针,想着“插足”中国内政,借机试探一下美国的底牌,探探美国虚实,看看美国手中还有几张“王炸”;

其三、抗美援朝一战已经打出了中国魂,影响力在不断上升,但一众国家仍肆意挑衅,适当“亮剑”,证明中国也不是好惹的;

金门又称福建金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域,屹立于台湾海峡西部,与大陆最近处仅有2310米,金门的地理位置特殊,也因此成为了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重要桥梁。

最初,金门居住的群众基本上都是大陆移民,同文同种、血脉相连,有着天然的亲切感,然而随着一场战役失利,金门成为了台湾掌控之地。

早在1948年时,蒋介石就将目光放在了金门,中国解放军取得胜利已是必然,但蒋介石仍抱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想法,决定撤退到台湾。

而金门对于台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蒋介石率领残军前往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加驻兵力,源源不断的兵力一哄而上,将金门“保护”的密不透风。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蒋介石便又起了“歪心思”,1949年10月24日,金门战役一触即发,解放军在登岛行动中遭遇了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

4天之后,解放军因准备不足、情报失误等多种原因导致战役失败,金门战役十分惨烈,解放军登陆部队大部牺牲,3900余人被俘。

那次战争让蒋介石志得意满,心中对大陆的觊觎更多了几分,经历了那场失败,解放军汲取教训,在等待一个时机。

1958年的夏天,时机成熟了!

当时国际形势较为复杂,中国经过抗美援朝一战,影响力直线上升,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威胁”,一心搞小动作。

为了帮助国民党“壮大”,美国还派遣了军事顾问帮助训练部队,美国插手,目的显而易见,金门这个地方,不仅是解放军与国民党残军的争斗,还夹杂着大国博弈的影子。

形势危急、气氛紧张,中国明白,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谁都靠不住,苏联也是“看热闹”,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亲自前往北戴河,开了好几次秘密会议。

在收到主席指令后,解放军汲取以往教训,一鼓作气,几百门大炮扎足了架势,黑洞洞的炮口齐哄哄对准金门的位置,解放军战士一个两个眼神亮晶晶,志在必得。

毛主席亲自下令“炮轰金门”,务必要做出成绩出来,当时蒋介石也没想到毛主席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毕竟当时他有美国撑腰。

蒋介石心中疑惑:难道大陆就不怕得罪美国,吃不到好果子吗?

大炮一发一发向着金门轰去,蒋介石瞬间就慌了神,在金门精心布置的阵地成为一片废墟,被炸得“稀碎”。

炮轰金门初期,解放军几乎是掌控了全局,蒋介石残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可几天后,事情却出了岔子。

1958年9月8日,一枚炮弹“一意孤行”,没有按着计划,竟不偏不倚炸了美国顾问所在的营地,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蒋介石暗喜,蒋介石等着看热闹。

美国两名军事顾问被炸死,美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届时美国的矛头就会指向大陆,当时的美国是世界级强国,大陆怎么收场?

谁料,当消息传回到毛主席耳边时,主席不慌不忙,手中的书都没有放下,面不改色地说了四个字:“照打不误!”

主席的四字指令再次传达前线,解放军战士们也不再“畏手畏脚”,更是放开了打,蒋介石一看这架势,又“懵圈”了,大陆怎么不按常理出牌?不怕美国的疯狂“报复”吗?

只是,令蒋介石更为震惊的在后面,美国竟然“怂”了,为了两名军事顾问就要与中国开战吗?这显然是不划算的“买卖”,届时又便宜了谁,美国心里门儿清。

0 阅读:112

猜你喜欢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