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飞行员高长吉忽视毛主席警示,执意击落闯入我国的敌方侦察机,可没想到,这一做法让空军领导陷入两难,可毛主席的回应让人意想不到。 1965年初,中美两国在台湾海峡的对峙日益加剧。美军频繁派遣侦察机侵入中国领空,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高空侦察,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 中央军委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人民空军做好战斗准备,但同时也下达了严格的规定:为避免冲突扩大化,飞行员不得擅自开火,必须听从指挥。 然而RF—101的性能远超当时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歼—5,其极高的飞行速度和灵活的机动性,让我军飞行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击落。 无奈之下,中央军委决定将自主研发的新型战斗机歼—6列装空军部队,以期扭转战局。作为部队的尖子,高长吉率先驾驶歼—6投入到了紧张的空防任务中。 然而即便是歼—6,要在RF—101飞入我国领空后迅速拦截并击落,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RF—101往往在侦察完毕后便迅速返航,稍不留神就会让它逃之夭夭。 3月18日上午,雷达捕捉到两架RF—101正朝着汕头方向快速飞来。情况紧急,空军立即下令战机紧急升空。身为第18师副大队长的高长吉接到命令后,立刻驾驶歼—6战机冲上云霄。 尽管歼—6的速度比歼—5快了不少,但与RF—101相比,在追击战中仍处于劣势。RF—101的飞行员经验丰富,他们采取了复杂的规避和干扰措施,企图摆脱追击。 此时,高长吉必须争分夺秒,迅速锁定目标,一旦让敌机逃离射程范围,这次任务就彻底失败了。 然而就在高长吉即将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地面指挥员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高长吉同志,根据规定,在特殊时期,战机不得擅自开火,必须听从指挥!” 这无疑让即将射击的高长吉陷入了两难的境地。RF—101已经进入了我国领空,如果不及时击落,它就将完成侦察任务并将情报带回台湾。 下一次再想拦截,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可是,擅自开火又违反了军令,万一引发极大的冲突,后果将不堪设想! 千钧一发之际,高长吉咬紧牙关,下定决心:不管是否会受到处分,击落入侵的敌机、捍卫祖国领空,是自己作为一名飞行员的神圣职责,他决不能在危急关头退缩,眼睁睁地看着敌机逃之夭夭。 高长吉深吸一口气,手指用力地扣动了扳机。“砰砰砰……”机炮喷出一串火舌,30毫米炮弹拖着尾焰,呼啸着划破长空,精准地命中了RF—101的尾部。 被击中的RF—101立刻失去平衡,拖着长长的黑烟,在空中翻滚着坠向大海。而它的僚机见状,立即掉头向海的方向逃去,很快消失在了茫茫云海中。 尽管击落了RF—101,但高长吉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他很清楚,自己已经违反了军令,即便是击落敌机立下战功,恐怕也难逃受罚的命运。 当空军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对于高长吉擅自开火一事,与会领导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一些人认为,高长吉的行为虽然立下战功,但明令禁止擅自开火的军令也不能违抗,必须严肃处理。 也有人主张,击落侵犯领空的敌机,捍卫国家主权,是高长吉作为一名飞行员应尽的职责,应该给予表彰。
然而,令高长吉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在听取汇报后一句话就做出了决断:“将士们在战场上,哪能拘泥于条条框框?敢于当机立断,大胆作战,方能赢得胜利!” 主席的一锤定音,让犹豫不决的空军领导们顿时释然,高长吉不仅没受到任何处分,还因作战勇敢,被破格提拔为大队长,成为了部队的传奇人物。 RF—101被击落一事,在中美两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美国政府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扬言要给中国一个教训。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次行动虽然只是一次小规模的空战,但无疑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胜利。 它不仅大大提振了空军将士的士气,更向世界证明,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领空和主权,不容任何外来侵略。 事后,毛主席亲自会见了立下战功的高长吉:“小高同志,你做得很好,在关键时刻,一个真正的战士,就应该敢于打破常规,及时果断地做出正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