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乔冠华归葬故乡盐城遭到拒绝,妻子章含之无奈之下找到一个人帮忙,此人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没有丝毫顾忌,反而还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章含之的要求。 乔冠华在中国外交圈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当过外交部副部长、部长,当年中国能重新进联合国,他可是立了大功的主儿。谁能想到这么个风光人物,到老了想回老家安葬都碰一鼻子灰? 1983年,70岁的乔冠华因病去世,章含之想着人没了总得落叶归根,打算把骨灰送回盐城老家。可是盐城政府并没给面子,直接摆手说不行。 其实也不怪人家,那时候政治气候还没完全转暖,乔冠华1976年挨过处分,虽然说人都不在了,地方上还是怕沾上麻烦。 这下,章含之没辙了,只能带着骨灰盒在盐城到处求人,连请领导吃饭都没人敢来,最后就来了个退休老干部,场面那叫一个尴尬。 盐城这条路走不通,章含之突然想起苏州有个老熟人李颢,李颢跟乔冠华是多年交情,现在在苏州混得不错。 章含之连夜跑到苏州找人帮忙,李颢倒是够意思,听说是老朋友的骨灰要安葬,二话不说就应承下来。要搁现在看这不算啥大事,可那会儿敢接这种烫手山芋的,真得有两把刷子。 李颢办事利索,转头就找吴县领导商量,说来也怪,吴县跟乔冠华八竿子打不着,人家领导倒是痛快,当场就答应在太湖边上给块好地方。 后来选的地方确实讲究,背靠青山面朝湖水,风景美得跟画似的。这事儿办得顺当,估计跟李颢在当地的人脉关系分不开,不过说到底还是人家领导有担当。 转眼到了新世纪,社会风气大变样,盐城那边回过味来了,觉着当年拒收骨灰这事儿办得不地道。赶紧把乔冠华故居修得漂漂亮亮,还张罗着要把骨灰迎回来。 吴县这边可不干了,当初是我们顶着压力收留的,现在你们倒想捡现成的? 两边掰扯来掰扯去,最后还是章含之拍板:骨灰分两份,盐城老家放一份,吴县留个衣冠冢。这么一弄两边都不得罪,也算给老乔留了个圆满。 乔冠华这辈子绝对算的上是风云人物,活着的时候在国际上叱咤风云,联合国讲台上那潇洒劲儿,照片现在还在教科书里挂着。谁能想到晚年遭了难,去世后安葬还闹出这么多波折。 好在最后两处安身之地都成了文化地标,盐城故居里摆着老照片和手稿,吴县墓园修了汉白玉台阶,太湖风光尽收眼底。逢年过节还有后辈去献花,这结局也算对得起他一辈子的贡献。
扬州工业不如盐城,农业不如盐城,社消收入不如盐城,进出口不如盐城,税收收入不如盐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