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富春江(今浙江富阳)一战中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俘。夫差

元月评历史文化 2025-05-10 16:17:12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富春江(今浙江富阳)一战中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俘。夫差本欲处死勾践,大夫伍子胥极力主张:"若留勾践,必为吴国祸根!"然而,吴王听信了太宰伯嚭的谗言,仅将勾践囚禁于苦县(今苏州吴县)。 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极其屈辱。《越绝书》记载:"勾践为夫差养马牧牛,身穿粗布,食不求饱。"甚至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亲自为其尝粪以测病情。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种极端屈辱之举实则是勾践精心设计的"卧薪尝胆"战略的一部分。 【忍辱负重】 勾践的谋士文种曾密谏道:"夫国虽亡,身可以存;身虽辱,志不可屈。"(《国语·越语》)勾践将这句话铭记于心,日夜不忘复国之志。他每晚睡前都要尝一尝苦胆,以提醒自己勿忘国恨。 【韬光养晦】 三年后,在文种、范蠡的周密策划下,勾践终于获得释放,重返越国。回国后的勾践并未急于复仇,而是实行"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表面上恭顺于吴国,实则暗中发展国力。 勾践励精图治,实行"耕战并举"的国策。他亲自下地劳作,鼓励农业生产;同时训练精兵,为日后复仇做准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日夜念吴,常若寝处于炉炭之上。"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在古代"合纵连横"的外交术语中被称为"忍者之谋"。 【巧施反间】 越国积蓄力量十年后,勾践派遣西施、郑旦等美女入吴,成功离间了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公元前482年,夫差在伍子胥极力反对下,仍执意北上争霸,命令伍子胥留守吴国。 伍子胥预见到了吴国的灭亡,但夫差已不再信任这位功臣。春秋时期的"反间之计"在此处得到了极致体现。夫差最终赐死伍子胥,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复仇雪耻】 公元前473年,趁吴王北上会盟之际,勾践率军攻打吴国,一举攻破吴都,迫使夫差自杀。历时二十余年的复国大业终于完成,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卧薪尝胆"事典的由来。 范蠡在吴国灭亡后,写信给文种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史记·货殖列传》)随后范蠡辞官隐退,避免了后来文种被勾践所杀的命运。

0 阅读:52
元月评历史文化

元月评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