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以为殉葬就是活人被强行推进地宫,在封闭后哭喊绝望,事实上,为了生存,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比如吃贡品、破坏地宫摆设,甚至尝试挖洞逃生。 地下三米深的地方传来指甲抓挠砖石的声音,青砖缝里渗着暗红色血渍。 考古队员掀开最后一块封墓石,三十多具扭曲的人骨架散落在墓道两侧,有的蜷缩在墙角,有的手指骨深深抠进夯土墙。 这座明代郡王墓的发现,让尘封六百年的活人殉葬现场重见天日。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早就透露过活人陪葬的秘密,安阳殷墟西北冈的商王大墓里,二百多具人骨整齐排列在墓室周围,这些人后脑勺都有钝器击打的痕迹。 考古报告里写着,陪葬坑里还挖出成堆的陶制酒器,有些酒坛的封泥都没拆开——那些被推进墓穴的人,恐怕到死都没喝上最后一顿断头酒。 秦始皇陵东侧的十七座殉葬墓最有看头,一号墓挖出来的年轻女性骨架,牙齿咬着一块丝绸碎片,脚骨旁边散落着折断的玉簪。 考古专家老张蹲在探方里比划:"你看她右手攥着半截铜钥匙,左手小指骨卡在排水沟的石缝里,这姑娘当年肯定试过开锁逃跑。" 陪葬坑里还找到啃过的动物骨头,有人临死前把陪葬的活马宰了充饥。 辽代皇陵里的发现更瘆人,内蒙古挖出来的耶律阿保机陪葬墓,墓道里横七竖八躺着穿官服的尸骨。 最靠外的几具骨架姿势怪异,有个文官打扮的尸骨趴在封门石上,官帽掉在脚边,官服袖子里藏着把生锈的匕首。 陪葬坑角落的陶罐里,装着没吃完的黍米饭,饭粒都结成黑块了。 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神道旁,四十多个陪葬宫女的墓坑排列整齐。 南京博物馆的档案记录着,这些女子头顶都有铜钉贯穿的孔洞,牙齿咬得咯咯响。 有个宫女的陪葬木匣里,整整齐齐叠着七套衣裳,最底下压着半块吃剩的胡麻饼。 考古队的老周说:"这姑娘准是以为下葬后还能换衣服,饼子留着路上吃。" 康熙年间礼部档案里记着件事,有个姓王的石匠给亲王修墓,趁夜在墓室顶上凿了个拳头大的透气孔。 下葬那天,十六个陪葬的仆役里有三个从这个孔爬出来了。 这事闹到刑部,最后在墓室四角加铸了铁水封死。 现在去清东陵还能看见,有些墓顶的汉白玉板留着修补痕迹,就是当年防人逃跑做的加固。 唐代有个节度使的墓里出过蹊跷事,墓室壁画上画着八个乐伎,可陪葬坑里只找到七具女尸。 考古队顺着盗洞往里找,在墓道拐弯处发现具穿着乐伎服饰的尸骨,怀里抱着个铜香炉,香灰撒了一路。 带队的教授老李推断:"这姑娘趁乱摸黑往外跑,抱着香炉当武器,结果还是没找到出口。" 最惨的是那些修墓工匠,湖北挖出来的明代藩王墓,后殿墙根躺着五具男性尸骨,身边散落着凿子、墨斗。 有具尸骨的肋骨缝里插着半截铁钉,指甲缝里全是青砖粉末。 考古报告上写着,这些工匠被封在墓里后,用工具撬了三天三夜砖石,最后活活累死在墙根下。 光绪年间的县志上记着个烈女,李县令的夫人听说丈夫病重,自己吞金簪子殉了葬。 可后来开棺验尸,发现她胃里除了金簪还有观音土,手腕上缠着撕破的衣袖布条。 仵作在验尸单上批注:"烈女临终前可能后悔了,吞土想吐金簪,用布条缠手止血。" 现在去博物馆看那些陪葬品,金簪玉镯旁边往往摆着吃食。 河北中山靖王墓里出土的陶鼎,鼎底粘着煮糊的小米粥。 陕西法门寺地宫挖出来的银盘,盘心刻着指甲抓出来的划痕。 这些东西摆在玻璃柜里冷冰冰的,可细想起来,都是活人在地底下挣扎过的证据。 信息来源:央视网——揭秘古代妇女殉葬朱元璋首开明朝恶例
1971年,考古人员打开沉睡1300多年的“天下第一粮仓”,里面是满满一整窖60
【1评论】【2点赞】
风中的云彩
按理说工匠应该知道墓室构造,三天都跑不出去,那何不直接破坏墓主的棺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