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向美国投降代价最小!”7年前,专家马臣公开宣称中美贸易战中国应向美国投降,

苍鹰展翅霸苍穹 2025-05-10 18:15:55

“现在向美国投降代价最小!”7年前,专家马臣公开宣称中美贸易战中国应向美国投降,此时最体面,代价也最小,否则将来就要跪着投降,挨打更惨。这样的卖国言论,令不少人愤怒!七年过去了,事实狠狠地打了他的脸——中国不但没投降,反而在贸易战中站稳脚跟。 马臣当年那套“投降逻辑”看似理性,实则漏洞百出。他认定美国GDP是中国的两倍、科技领先几十年,却选择性忽视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666个小类的完整产业链。2018年他预测“中国硬扛三年必崩溃”,结果2023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突破6000亿美元,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90%转嫁给本国消费者,沃尔玛货架上“中国制造”占比不降反升。更讽刺的是,被马臣吹捧为“不可战胜”的美国科技霸权,2024年遭遇史诗级打脸——华为麒麟芯片突破5纳米制程,长江存储拿下全球15%的闪存市场,连SpaceX都得采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铍合金构件。 这场博弈最戏剧性的反转发生在2025年初。美国商务部刚宣布扩大对华芯片禁令,英伟达CEO黄仁勋就带着特供版AI芯片冲进上海自贸区;马斯克为保住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免税政策,连夜删除所有涉台不当言论。曾经鼓吹对华强硬的雷蒙多,如今在国会听证会上拼命解释“中国新能源车威胁论”——话音未落,比亚迪海豹横扫欧洲碰撞测试,把大众ID.7撞成了“工业垃圾”。 马臣们当年最大的误判,是低估了中国经济的纵深潜力。他们盯着沿海代工厂倒闭的个案大做文章,却没看到中西部崛起的“新制造集群”——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合肥量子计算专利数超硅谷,鄂尔多斯沙漠里的光伏电站发的电,够整个日本用三天。当美国通胀飙到7%时,义乌小商品城的圣诞订单依然养活了大半个北卡罗来纳州;当美联储加息加到银行业暴雷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单月交易量突破15万亿。 所谓“投降代价最小论”,本质是跪着的人想象不到站着的力量。中国用7年时间把芯片自给率从5%提升到35%,光伏组件成本打掉欧美企业90%的利润空间,C919客机订单排到2030年。反观美国,用2.3万亿美元补贴砸出来的《芯片法案》,养肥了英特尔、台积电的股东,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至今连块完整晶圆都没流出来。曾经的“中国崩溃论”专业户章家敦,现在改行在YouTube教中文——因为他的预言比段子还离谱。 如今的国际经贸版图上,中国手握四张王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全的工业门类、最强的新能源产能、最快的技术迭代速度。当马臣们还在复读“造不如买”的陈词滥调时,TikTok正用算法重构西方社交规则,SHEIN把快时尚玩成大数据游戏,大疆无人机在俄乌战场同时给双方送货。这场较量早就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文明赛道的历史性换轨——当美国为争夺存量厮杀时,中国正在创造增量。 回头再看马臣的“下跪投降论”,荒诞得就像出土文物。这个蹭热度的“专家”如今连百度百科词条都被标注“争议人物”,当年那篇雄文成了高校国际贸易课的反面教材。倒是他预言里“跪姿不标准要挨打”的桥段,意外在美国身上应验——国会山上,那些举着“制裁中国”标语的政客,正跪着哀求华尔街资本别撤资。 历史总是用黑色幽默惩罚投降主义者。当中国航天员在月球背面插下五星红旗时,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还在为漏水宇航服发愁;当比亚迪市值超越特斯拉时,马臣的社交媒体账号停留在2022年,最后一条动态是转发美国超市货架空荡荡的照片——配文“这就是抵抗的下场”。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苍鹰展翅霸苍穹

苍鹰展翅霸苍穹

苍鹰展翅霸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