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小姑子家的上四年级的大女儿,给我发微信说:“妗妗,我拿妈妈手机给你发信
冷飯說NBA
2025-05-10 18:51:19
今天晚上小姑子家的上四年级的大女儿,给我发微信说:“妗妗,我拿妈妈手机给你发信息,她在厨房做饭,我就是想问问,哥哥和姐姐的衣服和书我们都很喜欢,你怎么不给我们寄了?”看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文字,我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落不下去。去年搬家时,我确实整理出两大箱孩子的旧衣物和书本,想着小姑子家两个女儿年纪小,或许用得上,便随口提了句“改天寄过去”。
没想到,这随口一说,竟被孩子记挂了整整半年。
记忆突然翻涌到去年春节,小姑子带着两个女儿来拜年。大侄女一进门就被我女儿书架上的童话书吸引,蹲在地上一本接一本地翻看,眼睛里满是羡慕。小侄女则翻出儿子的变形金刚,笨拙地摆弄着,不小心把零件掉在地上,吓得缩着脖子看妈妈的脸色。小姑子见状,一把拽过女儿,嘴里念叨:“别乱动人家东西,弄坏了赔不起!”
当时我心里发酸,赶紧把孩子们叫到身边,把儿子女儿小时候的绘本、玩具都翻出来送给她们。临走时,大侄女抱着书不肯撒手,小声问我:“妗妗,这些真的给我了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她像捧着宝贝似的紧紧搂着书,蹦蹦跳跳地出了门。
此刻,看着微信里孩子天真的询问,我突然意识到,那些在我眼里早该淘汰的旧物,在她们心里或许是闪闪发光的宝贝。可自从搬家后,琐事缠身,我把寄东西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还隐隐庆幸“幸好没寄,省得麻烦”。
我正犹豫怎么回复,手机突然弹出小姑子的消息:“嫂子,孩子不懂事乱发的,你别往心里去!”短短一句话,带着小心翼翼的歉意。我仿佛看到电话那头,小姑子正慌乱地抢过女儿的手机,一边训斥一边给我道歉。
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小姑子每次来我家,都要反复强调“我们什么都不缺”。有次她女儿看中我儿子的旧书包,她硬是拉着孩子转身就走,回家后狠狠批评女儿“没出息”。后来我才知道,小姑子和妹夫在县城打零工,收入不稳定,供两个孩子上学本就吃力,哪里还有闲钱买新书包、新书。
第二天一早,我就开始整理孩子们的东西。儿子听说要把他的旧书寄给表妹,起初有些不情愿:“我的漫画书都还没看完呢!”可当我给他讲了表妹对这些书的渴望后,小家伙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把书架上最宝贝的《哈利·波特》全集抱了出来:“妈妈,把这套也寄给妹妹吧,她一定会喜欢的!”
女儿则翻出自己的公主裙,挑出几条保存完好的:“妈妈,这条裙子我穿小了,朵朵表妹穿上肯定像童话里的公主!”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我心里暖暖的,原来善意的种子,早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整整忙活了两天,我把挑选出来的衣物、书籍、玩具分类打包,又特意买了些彩笔、笔记本放进去。打包时,儿子偷偷塞进去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表妹,这些书可好看了,等你看完我们一起讨论!”
快递寄出后,我给小姑子发了消息。她秒回了一大串感谢的话,最后还加了句:“嫂子,让孩子们破费了。”我看着屏幕笑了,回复道:“都是些旧物,孩子们喜欢就好。”
一周后的晚上,我收到大侄女发来的语音。听筒里传来她激动的尖叫:“妗妗!你寄的东西收到啦!我和妹妹试了裙子,可漂亮了!还有书,我每天晚上都要看!”紧接着是小侄女奶声奶气的声音:“谢谢妗妗,我最喜欢那个小熊玩偶!”
放下手机,窗外月光温柔。我忽然明白,有时候我们眼中微不足道的旧物,却能成为照亮别人世界的光。而这份跨越血缘的牵挂与善意,或许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温暖的种子,让她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学会分享与关爱。
从那以后,我和小姑子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周末时,两个孩子会通过视频一起看书、画画。大侄女还会把自己写的作文发给我女儿看,让她帮忙提意见。看着屏幕里孩子们亲密无间的样子,我心里满是欣慰。那些寄出去的旧物,不仅传递了温暖,更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两家人的距离。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