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茅以升的妻子刚去世不久,72岁的他想要续娶,儿女并不反对,可当得知女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10 19:41:11

1968年,茅以升的妻子刚去世不久,72岁的他想要续娶,儿女并不反对,可当得知女人的名字,大儿子立马变脸:如果娶那个女人进门,我们就断绝关系,可是,在一片反对声中,茅以升不但把女人娶进门,还多了1个女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896年,茅以升出生于江苏镇江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异常,年幼便能熟读四书五经,少年时代的他,便对工程产生浓厚兴趣,常在家中模仿桥梁构造,搭建模型显示出非凡的天赋,青年时期,他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后公费赴美深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与卡内基理工学院取得硕士与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的结构工程博士之一。   学成归国后,茅以升投身祖国工程建设事业,先后主持了多项重大桥梁设计与建设,最为世人所知的是钱塘江大桥,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公铁两用桥,意义重大,在抗战爆发之际,为阻止日军南进,他亲手下令炸毁自己心血结晶的大桥,内心痛苦非常,战后,他又带队重修,使其重现通车,其后,他参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任技术顾问,为南北大动脉打通出谋划策,茅以升的职业生涯几乎贯穿整个现代中国桥梁发展史。   然而,工程的辉煌背后,是家庭的不堪重负,1914年,他与戴传蕙结为连理,戴氏为人温婉持家有道,婚后相夫教子,育有六个子女,长期以来,因工程调动频繁,茅以升常年奔波在外,家中大小事务皆由戴氏独力承担,她不仅要照顾年幼子女,还需应对生活的种种琐碎,艰辛程度可想而知,茅以升虽对妻子心存感激,也时常告诫子女尊重母亲,但夫妻之间的情感,随着年岁渐长,关系日渐平淡,逐渐由爱情转为亲情,留下了情感的空白。   1946年,年过五旬的茅以升在工作中结识了年轻的权桂云,权氏当时年仅二十出头,曾为茅以升助手,聪慧勤勉,敬仰其才华,两人因长期共事而关系日渐亲密,逐渐发展出一段不为人知的情感联系,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关系难以被接受,尤其是茅以升已有家庭、子女,然而,情感的力量往往不容理性掌控,几年后,权桂云为茅以升产下一女,取名茅玉麟,这段关系虽未公之于众,但在某些圈子早已不是秘密,戴传蕙亦有所察觉,却未曾公开表达不满,只是更加沉默地守护着家庭。   1968年,戴传蕙因病去世,年逾古稀的茅以升陷入深深的孤寂,多年的伴侣离世,让他意识到人生晚景的空虚,在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后,他做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迎娶权桂云,并将茅玉麟接入家中,这个决定成为他与子女之间矛盾的导火索,起初,子女们对父亲再婚并未表现强烈反对,认为年迈的父亲寻求晚年陪伴无可厚非,然而,当知晓对象是当年令母亲饱受心伤的权桂云时,态度陡然转变。   尤其是长子茅于越,反应尤为激烈,坚决反对再婚,并随后与父亲断绝往来,其他子女虽未公开表示极端态度,但也选择了疏远,茅以升在一片质疑与责难声中,依旧坚持将权桂云扶为正室,合家之中自此分崩离析,这是他个人情感的选择,却也成为家庭裂痕的根源。   婚后,权桂云尽心照料茅以升日常起居,也承担起家中事务,她虽身处风口浪尖,却始终保持低调,尽力维持一个完整家庭的表象,茅玉麟在母亲陪伴下成长,成为茅以升晚年唯一的精神寄托,尽管如此,茅以升心中始终藏着无解的痛,他多次尝试修复与子女的关系,却始终无果,家庭成员的离心离德,是他生命中最无法承受的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茅以升身体日渐衰弱,晚年甚至患上老年痴呆,记忆混乱,时常认不清人,但在片刻清醒间,他仍会提及“蕙君”之名,那是他对已故原配的缅怀,对过往的矛盾,他未曾公开悔恨,也未曾辩解,或许在他心中,这一生最难以释怀的,正是妻子的离世与子女的离去。   1989年11月,茅以升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这位为国家桥梁事业奉献一生的工程巨匠,最终在冷清中离世,葬礼当天,除茅玉麟在场痛哭外,其余六个子女无一出席,一个曾经完整的家庭,终究未能在他临终时聚首。   信息来源:我的父亲茅以升.——茅于润.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