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嫁女有多贵?嫁资倍于娶费,甚至逼得百姓破产嫁女   从北宋初年开始,慢慢演变

豌豆大说法 2025-05-10 20:27:12

宋代嫁女有多贵?嫁资倍于娶费,甚至逼得百姓破产嫁女   从北宋初年开始,慢慢演变形成厚嫁之风。 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力量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使得嫁资数量迅速上涨,婚嫁之费用增速相当惊人,宋代出嫁女子的嫁资普遍要多于娶媳妇的聘财。 据有关学者考察,宋代富庶民户给与女儿的奁田数约在60至70亩左右。对于普通的家庭,一般嫁女的费用也需要百千,如果是有一官半职的家庭,那么嫁女的费用有可能达十万、数十万。 至于皇室公主下嫁,朝廷还会从国库中专门下拨经费,赐给驸马爷作为嫁娶之资用,该经费的数量在“倍于亲王聘礼”。 我们在吕祖谦修订的《宗法条目》中可以看到:“嫁女费用一百贯,娶妇五十贯,嫁资倍于娶费。”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因为厚嫁之风的盛行,当时的义庄也为女子婚嫁给予一定的支持。 同时也可以看出,嫁女的费用远高于娶妇的费用,虽然再嫁时费用低于初嫁时的费用,再次娶妻时的费用低于初次娶妇时的费用,但总体来讲,无论嫁与再嫁,娶与再娶,费用都是相当高的。 显然,当时厚嫁之风已是相当盛行,以至很多家庭难以负担,有时候需要义庄的资助。最典型的例子是进士黄左之娶富豪王生之女“得奁具五百万”。 四聘则为妻,买则为妾。身份不同,地位与待遇殊异。之所以叫“娶妻”,是因为其礼仪手续相当复杂,需要明媒正娶,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聘财。 不过,如果女方家境富裕,男方就能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远超聘财的丰厚嫁妆。而对妾来讲,古代只能称“纳妾”,没有“娶妾”一说,礼仪手续相对简单。 就“妾”本身来讲,她们多数出身社会底层,家境贫寒,或在家庭遇到困难危急时万般无奈之下选择当别人家的“妾”,至于丰厚的嫁妆几乎无从谈起,这也是聘娶的妇女在夫家的地位远远高于所纳之妾的重要原因。 依据宋代法律的规定,虽然妇女从娘家获取的奁产以及婚后用奁产所购置的产业等以夫为主,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往往归入妇人名份,由本人自由支配。 而嫁妆匮乏的女子,对夫家的财富帮助甚少,其地位有时候相当低下。娘家为提高女儿在夫家的地位,普通家庭则不得不早做准备嫁妆,有的被迫倒筐倾箧,由此更是助长了厚嫁之风,导致嫁资不断上涨。 南宋中期的袁采在《袁氏家训》中也提到“至于养女,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 嫁妆的不断上涨,连当时不少士大夫都无力承受,有的为了将女儿体面地嫁出去,甚至变卖家产,更有家庭借债嫁女。 难怪当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伤生以送死,破产以嫁子。”基于此种厚嫁风气,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溺杀女婴之风。 文|萌眼探世界 编辑|萌眼探世界

0 阅读:19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