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修建秦岭隧道时,找德国购买盾构机,德国鼻孔朝天:3.5亿一台,拒绝议价,不买拉倒,一时间我方负责人陷入纠结。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铁路建设遇到个大难题,要在西安和安康之间修铁路,得从秦岭山脉底下穿过去。 这山可不是一般的山,山体又高又陡,地质复杂得让人头疼,普通施工方法根本行不通。 工程队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上盾构机——这玩意儿能在地下钻洞,最适合对付这种硬骨头工程,可那时候中国自己还造不了这种高端设备,只能找外国买。 当时全球就三家能造盾构机的:美国、德国、日本。 美国人造的机器钻硬石头最厉害,德国货能适应各种地质,日本机器用着最皮实。 中国工程队把三家产品比来比去,最后相中了德国货,没成想德国人开口就要三亿五千万一台,还摆出副爱买不买的架势。 中国这边虽然肉疼,但为了工程进度,咬着牙买了两台。 结果机器运来才发现是二手翻新的,刚用没多久就三天两头出毛病。 那年头中国连修盾构机的人都没有,机器一趴窝就得求德国专家。 德国人开价一天三千美金,还不让中国工程师靠近看他们怎么修。 这窝囊气受得工程队憋着火,转头就成立了研发小组自己搞。 要说这自主研发的路子是真难,光研究刀盘刀具就花了五年,有次试验失败把整个刀盘都卡在地底下,二十几个工程师在泥浆里泡了三天三夜才解决问题。 2008年,中国自己造的"中铁一号"盾构机正式上岗,在天津地铁项目上跟德国机器同台竞技。 刚开始大伙儿心里都没底,结果自家机器硬是比德国货快出两成进度。 到了2012年成都修地铁,中国盾构机直接跟日本、德国的设备打擂台,愣是把外国机器甩在后头。 这下子可算扬眉吐气了,工地上老师傅摸着自家机器直说:"这铁疙瘩争气!" 现在的中国盾构机早不是当年那个求人买二手货的境况了。 全球十个盾构机订单里,六个得挂中国制造的红标。 别说普通型号,连挖矩形隧道、马蹄形隧道的特种盾构机都造出来了。 去年在莫斯科地铁项目上,中国盾构机零下三十度照常干活,把俄罗斯工程师看得直竖大拇指。 更绝的是在马来西亚搞"东海岸铁路",中国盾构机硬是从海底岩层里钻出条隧道,连英国《工程新闻》都专门写了报道。 回头看看这二十多年,从被德国人卡脖子到全球市场称雄,中国盾构机的逆袭故事够写本教科书。 现在中铁装备的车间里,当年参与研发的老工程师带着徒弟们搞新型号,墙上还挂着当年秦岭隧道的老照片。 他们常说:"技术这玩意儿,求人不如求己。当年受的憋屈,如今都成了动力。"这话在轰隆作响的车间里回响,跟盾构机掘进的动静混在一起,倒像首特别的进行曲。 参考资料: 《美日德长期垄断,德国要价3.5亿!中国用15年把盾构机做到第一》新浪财经
律师深入调查熊某,原本以为就是普通调查,没想到这一路查下去,竟然是个大瓜。从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