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吧,不行就交钱。”甘肃一男子开皮卡花300多元拉了一车白菜,走绿通免掉了1

子焓 2025-05-11 01:02:29

“试试吧,不行就交钱。”甘肃一男子开皮卡花300多元拉了一车白菜,走绿通免掉了1000多元的高速费,到了高速收费站,工作人员查验时说了一句“国家有政策为啥不用”超暖心。网友:这话听着就是舒服! 2025年3月12日凌晨4点,江苏徐州的蔬菜批发市场还笼罩在薄雾中,48岁的张广林蹲在皮卡车厢里,借着手机灯光数白菜——376棵胶州白菜单层码放,叶片上的晨露在塑料布下凝结成水珠。 他特意去掉了外层老叶,只为让货箱装载量刚好达到绿通政策要求的80%。 "要是少一棵,1200元过路费就得自己掏。"他对着后视镜里的自己嘟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行驶证上的反光膜。 下午3点,甘肃平凉收费站的阳光斜照在挡风玻璃上。 老张的皮卡缓缓停下,收费员小李的查验手势让他心跳加速。 "师傅拉的啥?"小李戴着白手套掀开篷布,新鲜白菜的土腥味混着柴油味扑面而来。 老张看见对方蹲下身,用卷尺测量货箱容积,手指在菜叶间翻动时格外轻柔,生怕碰伤叶片。 "装得真规整,符合'绿色通道'标准。"小李的话让老张绷紧的肩膀突然放松。 更让他意外的是,查验结束后,小李和同事一起将翻乱的白菜重新码齐,金属挡板碰撞的声响中,传来一句:"国家有政策为啥不用?咱卡车师傅跑长途不容易。" 阳光穿过收费窗口,在小李的工号牌上折射出微光,老张看见上面写着"文明服务标兵"。 返程路上,老张盯着ETC显示屏上的"0元通行费",想起三年前拉苹果被查验时的场景——那时他不懂政策,多花了800元过路费。 如今货箱里的376棵白菜,以0.8元/斤的价格卖给甘肃当地食堂,除去307元的收购成本,2000公里路程只花了50元油费。 他摸出手机,在卡车司机群里发了条语音:"记住了,绿通货物不能混装,叶片损伤率别超过10%..." 收费站的监控记录下温馨一幕:小李帮老张合上车厢挡板时,顺手将掉在地上的两棵白菜捡回车内。 这个细节被老张拍进视频,配文"政策不是冷条文,是暖人心的实在事",在卡友圈获得12万次转发。 评论区里,山东司机老王分享了自己拉大葱走绿通的经历,云南大姐则提醒"一定要带齐农产品检疫证明"。 老张的经历并非个例,2024年陕西,菜农老李拉洋葱走绿通,收费站主动联系当地商超对接销路;2025年四川,柑橘种植户陈大姐凭借绿通政策,将运费成本降低40%,新鲜柑橘得以凌晨抵达重庆市场。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高速公路绿通减免费用超2000亿元,惠及800万农户,农产品损耗率从12%降至6%。 当惠民政策遇上"柔性执行",冰冷的条文便有了体温。 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研报告指出:"绿通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减免费用,更在于构建起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温暖通道'。" 老张回到徐州时,车厢里还残留着白菜的清苦气息。 他数着手机里的转账记录,2560元货款比预期多了300元——原来甘肃食堂见他路途遥远,主动提高了收购价。 收费站的那一幕又浮现眼前:小李整理白菜时,指尖划过叶片的动作,像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货物。 这场跨越2000公里的白菜之旅,最终在政策温度与人间温情中找到了平衡。 当国家政策遇上负责任的执行者,当冰冷的查验流程融入体谅的细节,再普通的民生小事也能折射出治理的光芒。 老张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实惠,更是政策落地的生动注脚——那些写在文件里的"应免尽免",在收费站口化作了工作人员的俯身查验,在卡车后视镜里变成了农户的笑脸,在城市餐桌旁成为了新鲜蔬菜的低廉价格。 正如老张在视频最后说的:"政策好不好,要看老百姓能不能实实在在摸到好处。" 当绿通政策的阳光照亮每一辆满载希望的卡车,当收费站的查验变成暖心的叮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过路费的减免,更是一个国家对民生最质朴的承诺——让田间的白菜顺利抵达餐桌,让卡车司机的汗水不被辜负,这才是政策最动人的温度。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为真实事件整理评述,无不良引导,请理性浏览,文中均使用化名) 创作来源: 法治进行时,《皮卡拉着白菜走绿通免过路费,工作人员:国家有这政策 为啥不用,网友:这话听着就是舒服!》

0 阅读:113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3

用户10xxx03

5
2025-05-11 01:48

2000公里,50元油钱,2560元收购价,怎么赚多少钱?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4
2025-05-11 01:48

尼玛真能扯犊子,2000公里50块钱邮费???

江山伟大 回复 05-11 04:12
你们都不看文章了,人家白菜拉到目的地卖了扣除白菜的成本价,扣除路上油费,过路费免了,这趟从始发地到目的地全程下来。只是贴了50块钱的油钱。明白了不?

猜你喜欢

子焓

子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