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林先生儿子在青岛崂山海滩捡到一块石头。有人出70万,林先生不卖,又加到100万,林先生还是没点头。请来的鉴定估值专家看后说:老弟,幸亏你没出手! 起初谁也没把这石头当回事,直到半个月后大扫除时,林太太擦拭积灰的摆设,突然发现石头表面的纹路有些蹊跷。 在台灯下仔细端详,灰褐色的石面上竟天然勾勒出一幅"熊猫抱崽"的图案:母熊猫圆润的头部轮廓清晰可辨,前掌环抱的姿势里蜷着团毛茸茸的幼崽,就连竹叶状的纹理都恰到好处地分布在四周。 消息在亲友圈里不胫而走,两个月后,经营建材生意的贾老板登门拜访,这位业余奇石收藏家捧着放大镜研究了半小时,当场开出七十万高价。 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青岛市区三套百平住宅的价值,可林先生抽完半包烟后还是摇了头。 贾老板临走前把价格提到百万,甚至留下定金支票,但支票在茶几上躺了三天终究还是原封不动退了回去。 事情在联系中国观赏石协会后出现转机,该协会作为国家民政部注册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在奇石鉴定领域具有权威地位。 协会资深研究员吴工乘飞机专程赶来,带着整套检测设备忙活了大半天。 检测报告显示,这块被命名为"熊猫携子"的石头属于玄武岩类中的碧玄岩,这种形成于火山活动的岩石因含有磁铁矿而呈现特殊色泽。 真正让专家动容的是自然形成的图案——在协会历年收录的十二万件奇石标本中,具象度达到90%以上的天然图案仅存七例。 随着奇石收藏市场在2008年奥运会后迎来爆发式增长,这类天然象形石的价格开始水涨船高。 北京潘家园市场在2010年秋拍中,一块形似寿桃的玛瑙石以三百八十万成交,创下当时国内单品交易纪录。 青岛本地的收藏圈开始流传"熊猫石"的传说,有中间人辗转带话愿意牵线香港买家,预估价格已突破千万门槛。 但林先生始终没有松口,2015年当地电视台策划的"百姓传家宝"节目中,这块石头作为压轴展品亮相。 节目组特意请来地质大学教授现场讲解:碧玄岩本身并不稀罕,青岛崂山地区的地质结构就盛产此类岩石。 真正难得的是在岩石冷却过程中,不同矿物成分经过数万年氧化作用,竟鬼斧神工地形成了熊猫母子相拥的生动画面,这种概率堪比用簸箕在海里捞起特定形状的贝壳。 节目播出后引发的热议远超预期,有热心网友翻出各地报道:2004年九寨沟发现过"熊猫望月"石,2009年陕西农民挖出"熊猫啃竹"石,2012年广西河道清淤时捞出"熊猫打滚"石。 这些石头最终流向各异,有的进了私人藏馆,有的捐赠给了博物馆,成交价多在百万区间浮动。 收藏界人士分析,林先生的石头虽然象形度更高,但标价上亿确实存在炒作嫌疑。 面对外界质疑,林先生始终保持沉默,有邻居注意到,他照常每天清晨去早市买菜,傍晚在小区花园遛弯,仿佛家里从未有过价值连城的宝物。 只有老朋友们知道,每逢阴雨天气,他总会把石头从保险柜取出,用软布轻轻擦拭,对着灯光端详那些熟悉的纹路。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老天爷赏的缘分,该在谁手里自有定数。" 如今崂山景区入口处立着块科普展板,详细介绍当地特有的碧玄岩地质特征。 偶尔有游客举着手机比对展板照片,试图在沙滩上寻找第二块"熊猫石",但二十年过去,再没人找到过类似的奇迹。 那块引发过无数话题的石头,依然安静地躺在某栋居民楼的保险柜里,见证着人间烟火的日常,也守候着属于它的故事终章。 参考资料: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家有奇石 估价上亿》
2003年,林先生儿子在青岛崂山海滩捡到一块石头。有人出70万,林先生不卖,又加
猫猫背茹茹
2025-05-11 07:25: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