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戏骨李立群在直播时吐槽道:“内地的机场真的建的太大了,特别是杭州机场,我都恨上它了,盖那么大,我拎着两个死重的行李箱走了一两公里,太累了,老年人可怎么办啊?机场不能比大,得比方便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立群说的并不是杞人忧天,在大城市,机场的规模确实越来越庞大,像杭州这种国际化的大城市,机场的航站楼面积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多,航班越来越密集。 但你想想,现代机场一个航站楼能有几千米长,飞行的登机口可能得走好几百米,跑道跟跑步机似的,步伐稍慢就差点错过登机。 问题来了,李立群就抛出了一个问题:这难道是为了方便我们大家吗?尤其是对年长的老年人,拎着沉甸甸的行李箱走上一个楼梯,又下一个楼梯,那是够呛的。 你说,机场确实有摆渡车、电梯、自动扶梯这些“高科技”,可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这些并不完全是解决方案。 试想一下,如果是年纪大了,视力不好、腿脚不灵便,甚至要跨越一些指示不清的地方,摆渡车也好,电梯也好,都是要走到站点才能搭上的。 很多时候,机场虽然设备齐全,但细节上仍然有很多不便。 李立群的话一出,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打卡,大家的回应大多是表示赞同。 当然,大家不能光看“大小”来评价一个机场。毕竟,大型机场的建设确实是大城市发展的需求。 从航班量来看,一个国际机场如果要承载更多的旅客,就得有足够大的容量,这也意味着机场建设要考虑到航班密集、旅客流量大的因素。 从这一点来说,机场“大”无可厚非,毕竟大城市需要有更多航班、更长的跑道、更先进的设备才能满足大规模的航空需求。 更何况,机场不仅是交通枢纽,它还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建筑的规模、设计的美学都在体现着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程度。 但如果从旅客的实际体验出发,大机场未必一定等于好机场。你可以去看一下,像深圳、上海的部分机场,虽然体量巨大,但为了方便乘客,内部的设计和配套设施也在不断优化。 例如,步行距离适当减少,指示标识更加清晰,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度提高。可惜,像杭州这样的机场虽然建设得很气派,但对某些人来说,走路一两公里成了“折磨”! 对于机场建设,怎样找到“大小”和“便捷”之间的平衡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枢纽,而机场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交通标志之一,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规模来支撑更高的航班需求。 但如果在设计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乘客的便利性,尤其是对于年长者或者行动不便的群体,可能会更人性化一些。 比方说,机场可以在设计时适当减小走道的长度,增加一些更方便的休息点、休闲区域,甚至设置专门的“老人通道”来满足年长者的需求。 与此同时,对于经常需要长时间走动的旅客,也可以设置更多的自动化系统,例如智能导航系统、导引机器人等,这样一来,大家在忙碌的航程前,也不至于筋疲力尽。
台湾老戏骨李立群在直播时吐槽道:“内地的机场真的建的太大了,特别是杭州机场,我都
紫林聊娱乐
2025-05-11 08:40: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