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1958年出生于南京军人家庭,父亲王天羽是部队军官教员,母亲薛来凤为医生,后随父迁居北京军区大院生活。父母因工作繁忙,自幼将其寄养于托儿所,长时间缺少家庭陪伴,甚至“有时两周或四周才回家一次”。
父母疏于关爱导致其亲情观念淡薄,童年阑尾炎发作时独自忍受疼痛,母亲因工作未陪伴身边,此事成为其与家人隔阂的关键节点。他在回忆中直言:“我不记得自己是否真的爱过父母”。
在北京复兴路29号军区大院长大,与叶京、郑晓龙等人结伴,形成“顽主”性格。打架、逃学和叛逆成为常态,甚至通过写数千字检讨书磨练出早期的文字功底。
父亲奉行军队式“不打不成才”理念,常以暴力管教,母亲则将此类行为视为常态。初中时期因旷课被母亲掌掴,彻底断绝其对亲情的期待,“渐行渐远”的关系持续近30年。父母缺席使书籍成为其精神寄托,早期阅读积累为其后期创作提供养分。他在信中反思:“对亲情怀疑源于童年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