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讨论一下“圆头耄耋”被打成“虐猫梗”。
没必要费那么多口舌去辩解“圆头耄耋”是否虐猫,因为这本身就是极端小动保对正常网友的霸凌,是小动保势力对互联网话语权的又一次恶意霸占。
“圆头耄耋”及其衍生梗,包括后续的“耄耋蜘蛛”,毫无疑问是极具创造性和幽默感的,是互联网“梗文化”又一鲜活的作品。
“圆头耄耋”梗的出处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一只脾气非常暴躁的流浪猫闯入他人家中,多次驱赶反而哈气并攻击,“圆头耄耋”的表现任谁看了都是“欠揍”“该打”,其梗走红自然也遵循了互联网文化的一般传播规律,咱们“虐猫犯”好像也没那么大的本事推波助澜吧。
至于小动保在帖子里引用的豆包ai更是可笑,ai参考的也是互联网的信息,小动保通过在网上大量灌水带节奏给ai提供了信息,影响ai思考,从而得出对自己有利的结论,正常网友压根不会去正经讨论这一话题,只说纯良地玩梗,当然不会左右ai的思考。
为什么小动保用如此逻辑水平低下且强词夺理的论述就能在舆论上掀起“虐猫梗”的风波?究其原因,还是大部分网友太善良、太爱猫了,这一舆论现象恰恰说明所谓“虐猫犯”传播的“恨猫情绪”压根没起到什么效果。
正因为有“爱猫”这一共识,“虐猫”才是一个在部分网友看来颇具分量的帽子,才给小动保来道德绑架、威胁那些正常玩梗的网友的空间。
如果不想被话语权绑架,那就从改变共识开始。极端的“爱猫”情绪,需要以适当的厌猫恨猫文化加以纠正,否则,当“爱猫”的情绪一再走向极端,无疑是给某些势力提供了制造话题、强占舆论空间的机会。
这不是简单的“虐猫”与否的辩论,这本身就是话语权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