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美国以色列想打伊朗,但害怕中国通过巴基斯坦给伊朗输送武器,所以以关税为诱饵鼓惑印度向巴基斯坦开战,妄图切断中国向伊朗输送武器通道。但就在这时,伊朗跑到印度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就好比告诉美国和以色列,我跪了,别打我。
这波操作看得人直皱眉,伊朗这边刚刚还在靠中国撑腰,结果转头就跑去找印度合作,而印度的立场大家也都清楚——现在和美国越走越近,甚至在很多关键议题上已经配合得天衣无缝。
伊朗这时候突然贴上去,怎么看都有点自乱阵脚的意思。
伊朗此举,或许是想通过和印度“套近乎”,借此向美以传递一个信号:咱不是非要对着干,我也可以转变态度,你们要的稳定,我也愿意给点配合。
但问题是,美国和以色列真的是在找“合作伙伴”吗?他们一向是铁腕政策,谁不听话就打谁,哪怕你稍微让点步,他们也未必会放过你,所以伊朗这一招,倒像是把自己摆到了被动的位置上。
更何况,中国在背后明显是撑着伊朗的,无论是能源合作,还是中东战略层面的配合,中国和伊朗的关系已经不止是一般的贸易往来那么简单,伊朗要是真和印度“走太近”,中国那边恐怕也不好继续支持到底。
毕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一触即发,如果印度真被美国策动,借机对巴基斯坦发难,等于直接威胁到中国的西南通道安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能全力保伊朗吗?很难说。
所以,伊朗这波“投桃报李”,看起来像是想缓和局势,实则是把自己放进了更危险的位置,一边是和自己长期合作的中国和巴基斯坦,另一边是表面示好但骨子里并不信任它的美印组合,这种脚踩两只船的策略,在国际博弈中往往是最容易出事的。
网友的评论也有点意思:“伊朗这个行事风格怎么越来越像卡大佐了,以后再挨打,五常没一个为他说话的!”虽然听着有点偏激,但这话并不是全无道理。
卡扎菲当年就是对西方一会强硬、一会妥协,结果失去了所有支持者,最后孤立无援,伊朗现在的做法,确实有点重蹈覆辙的味道。
如果继续走下去,别说五常为他说话,连原本还能帮一把的朋友都得犹豫再三了。
国际政治不是谁可怜谁就赢,而是谁更有筹码、更懂得布局。
伊朗想缓和局势本无可厚非,但选错了对象、时机和方式,就变成了自废武功。
印度现在想要的是资源和战略位置,不是一个“被打怕了”的邻居来刷存在感,而美国更是心里早有定论,伊朗在它们眼里一直是“眼中钉”,不管你态度软硬,他们都有可能下手,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说,伊朗眼下最需要的不是临时抱佛脚式的投靠,而是清晰的战略判断和坚定的立场。
接下来局势会怎么发展,谁也不敢打包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谁要是看不清棋盘,就很容易成为别人手里的棋子。
至于伊朗,是不是已经走上了这条路,还得看它接下来的动作是否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