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一天早晨,毛主席与蒋介石,散步在林荫小道。蒋介石用兄长般的口吻说:“共产党最好不要搞军队,如果你们只在政治上竞争,那你们可以被接受。”
毛主席诚恳的说:“我赞成军队国家化,军队只要为国防服务,则党全力办政治。”
这天早晨,毛主席与蒋介石,散步在林荫小道上。
此时正值秋天,又是早晨,微风阵阵,吹在人身上分外凉爽。
小道两旁是翠绿的竹子,风吹过,带起竹叶,沙沙作响。
早起的毛主席正在林间散步,意外遇见了同样早起散步的老蒋。
老蒋笑着说:“润之先生,你怎么起的这样早?”
“我一向听闻你有晚上办公的习惯,难道是我招待不周,让你觉得不自在了?”
老蒋表面上一派和睦,实际上在那笑容之下,谁也分不清这些话究竟哪些是出自真心,哪些是出自假意。
面对老蒋,毛主席也笑着说:“岁月如逝水,有道是前30年睡不醒,后30年睡不着嘛!蒋老兄不知有没有这个体会呢?”
两人相视一笑,并排漫步在小道上。
没一会儿,又走到一个石桌旁,两人一起坐下来。
谈笑之间,两人脸上都带着亲和的笑容,仿佛两人是多年未曾见面的好友再次相见一样,既亲切又友好。
两人相互打太极、推皮球,暗中洪流涌动。
为了这次谈判,毛主席做了十足的准备,也带着相当大的诚意来和老蒋谈判。
为了这次谈判,老蒋已经发来三封电报,邀请“共商大计”,言辞一封比一封更加咄咄逼人,似乎是笃定了他一定不会来。
咄咄逼人的电报、还有兵力变化,赤裸裸的告诉对方:“这是陷阱。”
当然,这是他的阴谋。
如果自己当真不来的话,一顶“拒绝和平”的帽子就可以顺势扣在我们头上。
对于老蒋来说,这可是一次打好舆论战的大好时机,只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就能给对方一个重重的打击。
为了不让他的阴谋得逞,同时在面对舆论时抢占优势地位,毛主席再三思考,不顾劝阻,决定还是奔赴重庆。
昨天还没有下飞机,各国记者手中的摄像机便开始“咔嚓咔嚓”不停地拍摄起来,灯光闪烁间,堪比好莱坞现场。
毛主席对于这次谈判十分重视,更是做了重重布置,以确保万无一失。
谈判桌上,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不满意的神色,更是有不少人脸上难掩愤怒。
尤其是王若飞,他直接气得将桌子拍得嘭嘭响,面赤如牛:“你们简直是不可理喻!”
然而面对愤怒的代表,王世杰等人不仅毫不在意,反而一直咬着不放手。
“你们的要求确实太高了,我们还是希望你们能再退一退。”
就这样,双方都寸步不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这天傍晚,老蒋来到毛主席下榻的地方拜访,两人畅谈了许久。
两人交谈许久,但结果仍是不容乐观。
在许多无关痛痒的问题上,双方还能坐下来和气交谈。
可一旦涉及到敏感问题了,便是双方一直激烈竞争的地方。
老蒋一心想要削弱共方实力,来达到让自己势力不受牵制一家独大的目的。
于是对于敏感问题更是分毫不让,丝毫不愿意让共方拥有军队。
尽管共方对此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同意将现有力量进行整编,但老蒋依然是固执已见,不愿意松口。
尽管舆论已经对他很是不利了——因为当时合约迟迟不能签订,社会各个阶层都为此揪心,关注着动向,也知道其中原因主要是老蒋始终不能同意共方提出的要求,各地民众纷纷要求老蒋同意协议。
但老蒋依然是不愿意做出让步,他坚持不同意让共方自己掌握力量。
但是一个人是没有办法与民众的意愿相抵抗的,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之下,老蒋终于还是没能固执到底,松口同意了,10月,双方签订了合约。
尽管这仅仅只是一个“表面合约”,仅仅只是一张纸上几个字,实际上对于他来说约束力也不大——近乎于无,但这对于当时来说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这相当于老蒋在全国人民面前做出了这么一个承诺——国方和共方将会和平共处,一旦老蒋率先撕毁协议开战,那么他就站在全国人民的敌对方,在舆论上便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