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利好频传,A股何去何从?
周末,外围市场宛如投下两颗重磅炸弹,带来两大利好消息。先是印巴之间达成停火协议,紧张局势得以缓和,这一和平的曙光为国际市场营造了更为稳定的氛围。紧接着,今日凌晨又传来中美会谈达成重要共识的消息,且取得实质性进展,无疑给全球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国内同样利好不断,央行慷慨出手,释放5000亿的大礼包,犹如一场及时雨,重点向消费和养老领域投放专项贷款,旨在精准助力这两大关乎民生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板块。然而,市场对贷款的热情却不温不火。回想去年9月24日,央行打出重磅组合拳,一口气释放3个五千亿和三千亿,总计向资本市场砸下2.4万亿的流动性,可谓气势磅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半年多过去了,实际使用额度不过两三千亿。究其根源,市场缺乏信心乃是关键所在。
信心从何而来?无疑是靠真实的数据说话。当下经济形势究竟如何,其实不用细究数据,从政策层面便可略知一二。政策三天两头释放各类利好,降准降息举措不断,稳楼市、稳股市的政策接连出台。倘若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又何须如此频繁地释放利好呢?正因为现状不佳,所以才要不断刺激市场。然而,刺激效果才是关键,如果最终结果不理想,那只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超乎想象。就拿周末刚公布的四月份CPI和PPI数据来说,简直不容乐观,同比均呈下降态势,PPI降幅更是扩大至2.7%。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企业又哪来动力扩大生产呢?这也就难怪机构资金如同惊弓之鸟,没完没了地砸盘。毕竟在这个市场中,大家都倾向于赚眼前看得见的钱,谁愿意去做充满不确定性的长线投资呢?在多数人眼中,长线投资似乎只是郭嘉队的使命。只有郭嘉队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不断拉升股价,让那些热衷于短线操作的资金不断踏空,大家才可能重拾信心,投身长线投资。
再看国内外平准基金的差异。国外的平准基金主要目的在于稳定市场,即便出现亏损也无妨。而在我国,所谓的平准基金都肩负着盈利的重任。市场上众多大资金、长线资金无一不是冲着盈利而来,每日还存在大量交易型资金,各方力量犹如一盘散沙,极为分散。主力资金大多热衷于短线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想要实现持续上涨,谈何容易。只要主力资金的态度不发生根本性改变,市场就会陷入惯性思维,根本难以形成持续上涨的趋势。往往刚出现一点反弹迹象,很快就会面临铺天盖地的抛压。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外围两大重磅利好,它们对今日A股市场无疑带来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后续走势如何,关键还得看量能的变化以及主力资金的动向。短期内,我们不妨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在操作上,重点应放在低吸优质筹码上,耐心等待市场全面收复因关税问题而失地,再做进一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