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西藏一村民为了修渠引水,决定炸掉一块千年“神石”,专家赶到现场后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12 11:22:21

1990年6月,西藏一村民为了修渠引水,决定炸掉一块千年“神石”,专家赶到现场后,惊讶地表示:“‘一人灭一国’的说法是真的!” 1990年6月,西藏吉隆县宗嘎乡的村民们正忙着修水渠。当地有条叫鲁玛满久的季节性小河,每到旱季就断流,村民只能靠天吃饭。 这次政府拨款要建条新水渠,大家伙儿干劲十足,抡着铁锹凿子准备拓宽河道。工程队看中山口一块突出的巨石碍事,商量着要放炮炸开。 这块石头当地人叫"神石",祖祖辈辈都有人往石头上抹酥油祈福。 但眼下修水渠要紧,谁也没把老辈人传下来的讲究当回事。随着轰隆一声响,炸开的碎石堆里露出块黑黢黢的崖壁,上面密密麻麻刻着些弯弯曲曲的线条。 有个眼尖的村民喊起来:"快看!石头上刻着字呢!" 乡长罗桑听说这事,骑着摩托车就往县里跑。 半年前四川大学的考古队来乡里普查文物,临走时特意交代过,发现古物要及时上报。 等霍巍教授带着考古队赶到时,崖壁上的字迹已经被清理出来——"大唐天竺使出铭"七个篆书大字赫然在目,底下还有二十多行小字。 专家们拿着毛刷蘸温水,小心翼翼擦洗石面,发现这竟是块唐朝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刻的石碑。 石碑记载的事儿让在场所有人都惊着了。原来唐太宗年间有个叫王玄策的外交官,带着三十多人出使印度,半道遇上中天竺国政变。 篡位的新国王阿罗那顺不光抢了使团的财物,还把人都给关进大牢。 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趁夜逃出来,没回长安搬救兵,转头跑到吐蕃找松赞干布借兵。 靠着文成公主和亲攒下的交情,硬是从吐蕃借来一千二百精兵,又从吐蕃属国尼泊尔调了七千骑兵。八千多人马杀回中天竺,三天攻破都城,活捉了阿罗那顺全家老小。 这事儿在《旧唐书》里就写了百来字,后世学者都觉得夸张——哪有人单枪匹马灭国的? 直到这块石碑出土,才坐实了王玄策的传奇。 石碑上明明白白记着"斩首三千""溺毙上万",跟史书里的数字对得上。更绝的是,王玄策打完仗没要印度一寸土地,押着俘虏就回长安交差了。 唐太宗倒是看得开,说阿罗那顺要是不劫使团,哪会落得这个下场。 要说这石碑发现也是赶巧,爆破时炸坏了石碑下半截,幸好上半截保存完好。 专家们数了数,现存220多个字,详细记载了使团路线。 原来唐朝人早就开辟了从长安经西藏到印度的"唐蕃古道",王玄策就是顺着这条道三番五次往天竺跑。 石碑所在的位置海拔4130米,是西藏目前发现最高的唐代遗迹,2001年还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王玄策这人挺有意思,他本是个广西融水县的七品县令,因为会外语被选为外交官。 第一次出使印度是给玄奘和尚打下手,后来独当一面。 最神的是他借兵那会儿,吐蕃正跟唐朝较劲呢,松赞干布能借兵给他,八成也是瞅准机会往印度扩张势力。果不其然,后来吐蕃真把势力伸到了印度北部。 不过王玄策回朝后也没捞着大官当,就混了个从五品的朝散大夫。 史学家说唐朝看不上印度那块地,嫌太远管不过来。更倒霉的是,王玄策从印度带回来个自称200岁的炼丹术士,给唐太宗炼长生不老药。 结果李世民吃了丹药病情加重,五十出头就驾崩了。这事儿《旧唐书》里有记载,王玄策估计也受牵连,后半辈子再没升过官。 如今在吉隆县城北边的阿瓦呷英山口,那块差点被炸掉的石碑成了宝贝。 考古队当年清理时发现,石碑刻工讲究,每个字都打在方格里,跟长安城里的碑刻一个路子。这说明唐朝那会儿,中原的工匠确实到过西藏。 石碑里提到的"小羊同"地名,还给学者们研究唐代西藏地理提供了新线索。 要说这石碑最打脸的地方,就是证明了古代西藏和中原的联系比想象中还密切。 文成公主入藏走的就是这条道,王玄策借兵也是走的这条道。后来吐蕃和唐朝翻脸打仗,这条道就成了军事要冲。 谁能想到,一千多年后,竟是修水渠的炮声,把这段被遗忘的历史给炸了出来。 村民们现在说起这事还挺得意。当初要没乡长拦着,这块"神石"早成碎石头铺水渠了。 如今县里在石碑旁边修了观景台,成了旅游打卡点。外地来的游客听着讲解员讲王玄策借兵的故事,总有人问:"这么厉害的人物,咋就没拍成电视剧呢?" 参考资料:他在西藏考古三十年,拨开风尘与历史对话霍巍:寻找藏地密码2020年09月24日12:10:06来源:中国教育报

0 阅读:479

评论列表

用户60xxx47

用户60xxx47

2
2025-05-12 12:47

唐朝应该封他为天竺王,开疆拓土![滑稽笑]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