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王震将军愤怒的说:“将来我去见毛主席时,我要对他讲,你讲搞不好要改变颜色,过去我不懂,现在懂了!” 1988年深秋的北京城,树叶打着旋儿落在军事科学院的小院里。 王震将军握着茶杯的手微微发抖,茶汤表面泛起细密波纹。 这位从井冈山打到南泥湾、从西北大漠打到东北平原的老兵,此刻却因为几句传闻气得胸口发闷。 事情还得从半年前说起,有个南方来的年轻研究员在座谈会上说"大跃进时期的错误路线根源在最高层",这话传到王震耳朵里就像往油锅里泼了瓢冷水。 王震这辈子最清楚不过,当年跟着毛主席在延安开荒种地,哪个不是实打实挥锄头? 1958年那阵子他正在农垦部当部长,亲眼看见主席把河南省委的报告摔在桌上:"一亩地产十万斤麦子?你当是种金子呢!" 后来在庐山会议上,彭老总递万言书的时候,主席还特意把他叫到书房,指着《人民日报》上亩产万斤的报道直摇头:"下面这些同志搞浮夸,迟早要栽跟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老兵们记得清楚,1962年伊犁事件时,王震坐着吉普车连夜赶到边境。 那天夜里零下二十多度,他裹着军大衣跟战士们蹲在战壕里啃冻成冰疙瘩的馒头,说起当年南泥湾开荒:"主席带着我们算过细账,一人一天开三分地,两头骡子拉犁,这才叫实事求是。 "后来建设兵团搞农业机械化试点,王震把总工程师递上来的跃进计划撕得粉碎:"三年赶英超美?你当这是小孩子过家家?主席说的是十五年打基础,二十年见成效!" 1993年王震将军逝世前,特意把家人叫到病床前交代:"我那件旧军装口袋里有个牛皮信封,里头装着1959年主席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记录稿。等哪天有人再往主席身上泼脏水,你们就把这个拿出来晒晒太阳。" 果然,二十年后互联网上冒出各种"亩产万斤是毛主席指示"的帖子,王震的长孙王小震在微博上晒出泛黄的文件照片,中国青年报当天就做了专题报道。 时间转到2023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石河子市搞了个"军垦记忆"主题展览。 玻璃柜里静静躺着王震用过的军用地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屯垦点。 解说员指着展板上的老照片说:"当年王胡子带着我们修渠引水,天天拿个算盘蹲在地头,跟技术员算灌溉量。他说这叫'打算盘不如打冲锋,打算盘更要打算盘'。" 这话把来看展览的老兵们逗得直乐,有个山东口音的老汉抹着眼角:"这话在理啊!就跟俺们种庄稼似的,光使蛮劲不行,还得会看天时。" 塔里木河边的棉花田里,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兵团第五代职工小张掏出手机,给地里新装的智能灌溉系统拍照。 他爷爷是跟着王震进疆的山东女兵,去年刚在兵团历史档案馆看到了数字化处理的王震工作笔记。 老人家戴着老花镜扒在电脑前,指着屏幕上的电子文档直念叨:"瞧瞧,五八年十月十六日,王政委批注'炼钢要量力而行,不可杀鸡取卵',白纸黑字写着呢!" 说来也怪,这些年总有人爱把老黄历翻出来嚼舌根,2022年某历史论坛上冒出篇帖子,说大跃进时期各地虚报产量是因为中央压任务。 结果第二天就被网友扒出1959年中央纠偏会议的原始记录,人民日报客户端还专门做了期"真相调查"栏目。 主持人在节目里说得实在:"这就好比做饭忘了看火候,不能怪写菜谱的人。" 天山脚下的军垦博物馆里,参观者总爱在王震铜像前驻足,铜像手中的望远镜朝着绿洲方向,底座上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有个广东来的游客看得入神,跟同伴嘀咕:"以前光听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哪知道这话跟毛主席根本不沾边。" 旁边戴眼镜的退休教师接话茬:"可不是嘛,这就跟炒菜忘了放盐,反倒埋怨买菜的人。" 最近抖音上有段视频火了,拍的是石河子大学的思政课堂,白发教授指着投影仪上的档案照片:"同学们看这份1958年11月的会议纪要,毛主席亲笔批示'下面报的数字,三成水分要挤掉'。 所以说啊,看历史不能道听途说,要拿出真凭实据。"底下学生举着手机拍课件,有个男生在弹幕里写:"原来历史课也能这么带劲,比追剧有意思多了!"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王震家属公布毛泽东郑州会议讲话稿》,2020年9月15日 人民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举办"军垦记忆"主题展览》,2023年4月12日 人民日报客户端,《"大跃进"时期中央纠偏会议记录首次公开》,2022年7月8日 石河子大学官方网站,《思政课教师解读历史档案引发热议》,2023年5月20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馆,《王震工作笔记数字化工程完成》,2022年10月1日
1988年,王震将军愤怒的说:“将来我去见毛主席时,我要对他讲,你讲搞不好要改变
文栋说明星
2025-05-12 11:31:21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