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的印巴空战之后,新一轮印巴冲突正式宣告开始,印巴双方5月8日进入了相互袭击的状态,两国在当天均出动无人机、导弹等打击力量,对对方境内或实控区内目标进行打击。 虽然在这一天的交战中并未爆发5月7日这样的精彩空战,但也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件。
5月8日早间,印度使用导弹与无人机袭击了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巴基斯坦陆军动用了多型防空装备,对来袭的印度导弹及无人机进行拦截,其中就包括进口自瑞士的厄利孔35毫米防空炮。 这些小口径防空炮主要负责拦截印度的小型无人机,由于自身射程较短,被分散布置在城市各处,其中一处高射炮将阵地布置在公路边。在其开火拦截印度无人机时,有人在近处拍摄高射炮开火视频并上传至网络。
随后,印度军方依据这个视频所展示的地理信息,确定了这门高射炮的位置,并成功在当天下午将其摧毁。 虽然一门高射炮的损失,本身并不足以对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但却暴露出了巴基斯坦陆军的疏忽——在如今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信息战与网络战的形式早已不同。一张图片、一段视频中所透露的地理信息,就有可能让敌人精准定位己方单位,甚至手机信号、网络信号本身都有可能成为定位源,引来制导武器的精准打击。 这在俄乌冲突中已有大量前车之鉴,巴基斯坦陆军在部署防空部队时应当参照前例,谨慎选择防空阵地的布置地点,在战时进行必要的拍摄与网络管控,同时注意卫星侦察周期以及网络相关信息,判断阵地地理信息与辐射源是否暴露,快速决断是否转移装备,建立新的防空阵地。 尤其是拱卫要地的防空部队,必须保持万分谨慎,因为敌人在对城市要地进行打击之前必定将防空单位作为首要目标。而防空单位一旦损失,要地遭受敌军直接打击,不但会给国家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还会产生重大政治影响,甚至诱发社会恐慌情绪。
本次视频中所出现的厄利孔GDF- 005双管高射炮,专为要地低空防御设计,具备一定的快速转移能力,火炮与雷达均装载于拖曳底盘,射击后只需将车轮放下,将炮架收起,即可由卡车拖曳。 虽然在正常作战时,为了确保应对突然袭击与持续袭击,这些防空炮都以半固定的方式部署在防空阵地,但作战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应变,巴基斯坦陆军应当对战场信息保持关注。在确信防空阵地已经被印度定位或监测到,有印度弹药逼近时及时,组织防空力量进行拦截,并在必要时转移人员装备。 可以说,此次巴基斯坦陆军的疏忽大意,与巴基斯坦空军的优异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让我们再次拾起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何同属一个国家,巴基斯坦陆军与空军之间的差距如此巨大?
巴基斯坦陆军与空军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来自于巴基斯坦军队在发展时对本国现实状况的妥协。 在印巴分治之后,巴基斯坦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还是经济规模都小于印度,所以国防压力格外沉重,这迫使该国空军与陆军因地制宜,走上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空军方面,由于巴基斯坦本身领空较小,对外矛盾方向较为明确,发展一支高质量空军,集中优势力量更有利于应对来自印度空军的压力。 而印度由于领土更为广大,且对周边邻国均有野心,需要分散空军力量支持自身的南亚霸权野望,无法集中所有力量应对巴基斯坦空军。 所以,巴基斯坦空军在建立之初就以“小而精”为建设方向,将有限的军费投入到先进战机的购买与飞行员训练之上,力求建立一支精英部队,在质量上胜过印度空军,以此争夺必要的制空权。 直到今天,巴基斯坦空军与印度空军之间的规模差距都还非常巨大。印度空军拥有超过2200架飞机,空军规模达到16.5万人;而巴基斯坦仅拥有800余架飞机,空军整体规模也不过3.5万人。但在历次冲突中,印度空军屡次吃瘪,这就是巴基斯坦空军精简战略所发挥的威力。 而巴基斯坦陆军面临的情况大为不同,陆军装备没有飞机这样的机动性,无法在数百乃至上千公里范围内快速转移。这就要求陆军必须具备一定规模,以维持国境线上的漫长防线,并在必要时应对印度陆军的庞大规模。 除了印军之外,巴基斯坦陆军还要面临印度扶持的武装力量,为了维护国内环境稳定,陆军也需要更多人手。
因此,巴基斯坦以印度六分之一的人口规模,维持着接近印度半数的陆军规模,在规模效应下,巴基斯坦陆军的经济与财政压力非常巨大,平均资源分配量要远远低于空军,其军事素质、装备质量也受此影响。 除此之外,巴基斯坦陆军在拥有较大的规模的同时,还拥有复杂的派系,这进一步导致了更大的管理难度、训练难度,以及更强的政策惯性。很多时候空军已经跟随时代发展,更新了作战思想与战术运用,陆军却仍旧抱着陈旧思维,无法紧跟时代发展。 因此,我们才看到巴基斯坦空军在历次冲突中大放异彩,而陆军却总是弱空军一筹。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种陆军弱于其他军种的现状不能长期维持。因为从战略角度而言,国家军事体系是由各军种所组成的一个整体,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才能够发挥出一个国家的最大能量。仅凭借个别军种优势,也许能赢得某场局部战斗的胜利,但冲突规模上升至战役甚至全面战争的程度时,这种不均衡的军事发展就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风险。 巴基斯坦也并非不思图变,这从巴基斯坦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更新陆军装备中就能看出,但这还不足以改变巴基斯坦军队的结构性问题。想要真正成长为一支强军,巴基斯坦陆军需要大破大立、刮骨疗毒。
这对于巴基斯坦来说绝非易事,军方的冗杂人员、政界的盘杂关系,会成为军队改革的首要阻力,国家经济的长期不稳也会导致军队改革困难重重,再加上该国内忧外患不断,缺乏改革所必需的稳定环境。 但这些困难也并非无法克服,巴基斯坦需要一段时间来找到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构建国内的稳定环境,积极与友好国家展开技术合作,为陆军打通一条正确的未来之路。 而在部署未来之前,巴基斯坦陆军需要在当下更加谨慎,挺过这一段危险时间,否则一切都将落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