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个地主坐了40年牢,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托人给国家副主席王震写信:

史说畅谈呀 2025-05-12 11:57:08

1991年,一个地主坐了40年牢,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托人给国家副主席王震写信:“您还记得45年前,359旅借的那1000担救命粮吗?”   说这话的是地主廖复初,他因担任了国民党自卫队的队长,在1950年被判关进了监狱,一直到40年后才得以刑满释放。   但在廖复初的自述中,他家里曾经借给过解放军粮食,还从反动派的手中救下了三名共产党的性命。   这样的廖复初为什么要为国民党做事呢?当年的事情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廖家在当时算得上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但他们可没干过鱼肉乡里的坏事,反而经常接济穷苦的百姓,散尽家财做好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廖家也是出了名的爱国人士,多次拒绝日本人的招揽,绝对不肯当“汉奸”,要守住祖宗留下的土地。   在抗日战争之后,廖家作为地主,一向保持中立,既不支持国民党,也没加入共产党,只想着能够在乱世中过上太平的日子。   但由于廖家在当地的口碑不错,廖复初就被推举为了膏盐矿区的代表,负责应城县区域的矿产事宜。也正是这一职位,成了廖复初日后入狱的重要指控。   当时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派兵大举围剿共产党的根据地,对共产党员进行了疯狂的屠戮和杀害。   这一开战就从初秋打到了深冬,蒋介石利用经济优势,对共产党实行了粮食和物品的封锁,试图用一个“困”字,不废一兵一卒的消灭掉解放军。   天寒地冻的季节,解放军们连基本的口粮都成了问题。何况蒋介石的层层封锁,根本就买不到粮食,当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借”粮食。   359旅的李实接到了这一任务,他对应城附近的居民区十分熟悉,抱着试探的态度敲响了廖家的大门。   普通百姓家里只会存着吃饭的粮食,只有地主的家里才会有大批的存粮。廖家在当时也算是富户,家里必定会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廖家的当家人外出了,家里面只有80多岁的廖老夫人。李实将来意说明,并允诺将来一定会将粮食如数奉还。   廖老太早就听说过共产党打日本人的名声,如今共产党的士兵们落了难,她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观,索性让家丁将库里的存粮都搬了出来。   李实将粮食数清,刚好是1000担粮食,当即就在纸上写下了欠条,并署上了姓名和籍贯。   廖老太也是个爽快人,她接过纸条就撕了个粉碎,并表示粮食就当是廖家送的,今后不用想着偿还的事情。   李实便将粮食带回了队伍,也多亏了这1000担粮食,359旅的士兵们得以捱过了难熬的冬天,在次年对国民党的围剿发起了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359旅则保留了大部分的兵力。   在新中国成立后,廖复初则因为膏盐代表一职,被指控为是国民党的走狗。其实廖复初当年只负责采矿的事宜,和国民党方没有任何的联系。   但廖复初的多次解释都被称为是“狡辩”,在监狱里呆了40年才得以恢复自由。   出狱后的廖复初偶然看到了一篇名为《我为359旅筹军粮》的文章,根据文章表述的地点和情形,廖复初意识到母亲当年就是把粮食借给了359旅。   廖复初立刻写信给撰稿人,希望他能出面作证,证明家里当年为解放军提供过粮食,不可能和国民党军队有任何勾结。   这件奉信最终到了副主席王震的办公桌上,他曾经担任359旅的旅长一职。在王震副主席的指示下,廖复初得以洗刷40多年的冤屈,恢复了名誉。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