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女战士徐敏正欲起身去厕所,猛然间被一名壮汉扑倒在床,嘴被紧紧捂住,耳边响起一阵低语:“别出声,丫头,从现在起,你就是我媳妇了。”尽管屋内一片漆黑,但她立刻辨出那熟悉的身影,正是村里的老江。 1939年夏夜的山村闷得透不过气,树叶子耷拉着纹丝不动,徐敏在临时通讯站刚准备起身,突然被黑影按回木板床。 粗糙的手掌捂在她嘴上,烟草味混着汗腥味直冲鼻腔。借着窗缝透进来的月光,她认出这是村里守站的老江。 院墙外响起皮靴踢踏声,火把的光在纸窗上乱晃,木门被砸得哐哐响,国民党兵的叫骂声像炸雷似的。 老江的破棉被裹着徐敏滚到墙角,黑乎乎的灶灰抹了她满脸。 当兵的踹门进来时,看见的是个头发蓬乱、裹着补丁被发抖的邋遢村妇,旁边站着个驼背老汉直作揖。 带头的军官用刺刀挑起徐敏下巴,老江急得直跺脚:"老总使不得!我婆娘害着痨病,当心过给您!"这话比枪杆子还管用,当兵的捂着鼻子退出去,骂骂咧咧说晦气。 等马蹄声走远,灶膛里的火星子都灭了。老江摸出半块杂粮饼塞给徐敏,自己蹲在门槛上吧嗒旱烟。 天蒙蒙亮时,村头传来公鸡打鸣,老汉突然扯着嗓子骂:"懒婆娘还不挑水!等着喝西北风呢?" 徐敏抓着豁口木桶出门,裤脚沾满泥巴,活脱脱个受气小媳妇。 河滩芦苇荡里藏着条破渔船,撑船的是个打鱼的老汉,船板底下压着半截报纸,登着"共党分子落网"的假消息。 徐敏攥着情报指甲掐进掌心,她知道这些字纸比命金贵——得让外面知道这里流的什么血。 二十年过去,平江的山还是青的,河还是绿的,县党史办的老张头带着新来的讲解员走遍每个山头,总要在通讯站遗址多站会儿。 石头垒的墙基早塌了,野蔷薇爬得到处都是,老张头说当年要不是老江机灵,现在连个能指认现场的人都没有。 前两年修水库挖出个生锈的铁盒子,里头藏着半本发霉的工作手册。 省档案馆来人鉴定,确认是当年地下交通站的物资清单,这事上了省电视台的《红色记忆》栏目,主持人举着放大镜细看纸片上的蝇头小字,说这些褶皱比史书上的记载更鲜活。 村里九十三岁的五保户周阿婆还记得,那年夏天老江家突然多了个咳嗽不停的侄女。 她纳着鞋底跟邻居嚼舌根:"江老头穷得叮当响,哪来的远房亲戚?"这话说了没三天,村口大槐树上就吊死了个货郎,说是通共的探子。从此再没人敢多嘴。 徐敏逃出去那年刚满十九,后来跟着部队转战南北,等再回平江已是两鬓斑白,通讯站原址上起了供销社。 她站在柜台前买盐,售货员姑娘红着脸问:"您要粗盐还是细盐?"徐敏盯着玻璃罐恍惚半天,想起老江塞给她的盐渍萝卜干——咸得发苦,却能活命。 老江没等到解放,四三年清乡时被当成"通匪户"填了枯井。 村里人偷偷把他和通讯站其他烈士埋在后山,坟头朝北——说这样魂儿能望见延安。 前年搞新农村建设迁坟,挖出七具骸骨,手腕上都缠着褪色的红布条,县里给修了座衣冠冢,清明节总有学生来献花。 去年县融媒体中心搞"寻找老区见证者"活动,九十八岁卧床的徐敏托侄孙捐出个铁皮匣子。 里头装着半截铅笔头、用油纸包着的党章,还有张泛黄的认亲契,上头按着老江的指印。 这些东西现在摆在纪念馆玻璃柜里,标签上写着"无名群众的生死托付"。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国民党反动派到底没捂住平江的血案。 徐敏这簇火苗窜出去,照得那些魑魅魍魉现了原形。如今站在烈士墓前,还能听见松涛阵阵,像在絮絮说着那些年、那些人的故事。 信息来源: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平江惨案档案汇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ISBN 978-7-5438-8856-2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红色记忆:平江惨案幸存者口述》.2021年6月15日播出 平江县人民政府官网.《关于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2022年3月12日发布 湖南省档案馆官网.《1939年地下交通站文物鉴定报告》.2020年9月档案编号HUN-DA-202009-0477 新华网.《平江举行惨案84周年纪念活动》.2023年7月19日报道
1939年,女战士徐敏正欲起身去厕所,猛然间被一名壮汉扑倒在床,嘴被紧紧捂住,耳
文栋说明星
2025-05-12 12:31: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