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赵光义趁着哥哥赵匡胤出门在外打仗,来到花蕊夫人的住处。花蕊夫人一见他就脸色大变。
976年,赵匡胤与赵光义在宫中秘密相见,赵匡胤神色阴沉,紧握着手中的一张纸,似乎在极力压制内心的怒火。
突然,赵匡胤将手中的纸甩到桌上,质问道:“光义,花蕊夫人的死与你有关吗?”
原来,就在不久前,赵匡胤最宠爱的贵妃花蕊夫人离奇身亡。
侍女呈上了花蕊夫人临终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字里行间似乎隐藏着某个惊天秘密。
赵匡胤反复推敲,终于发现诗中竟暗含“光义杀我”四个字。他震惊万分,难以置信自己最信任的弟弟竟会对花蕊夫人下毒手。
花蕊夫人本是后蜀国君孟昶的爱妃,容貌绝美,才情出众。后蜀亡国后,她被押送至宋都汴京。
赵匡胤对其一见倾心,将其纳入后宫,宠爱备至。然而,花蕊夫人的美貌不仅吸引了赵匡胤,也令其弟赵光义心生邪念。
一次,赵匡胤外出征战,赵光义趁机潜入花蕊夫人的居所,企图对她施暴。花蕊夫人早有防备,直言质问赵光义是否与孟昶之死有关。
赵光义心虚不已,慌忙逃离,却在无意间失手将花蕊夫人杀死。
花蕊夫人虽为俘虏之后,却始终不忘孟氏血脉。孟昶来到汴京仅七天便暴毙身亡,母亲李氏闻讯后也随之自尽。
花蕊夫人强忍悲痛,主持完丧礼便被接入宫中,成为赵匡胤的宠妃。她暗下决心,要查清夫君死亡的真相,为他报仇雪恨。
然而,命运弄人,花蕊夫人最终落得个香消玉殒的下场。
她用生命留下的最后一首诗,成为揭开谜团的关键线索。赵匡胤对弟弟的背叛感到愤怒和悲哀,却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
花蕊夫人的死,成为压垮赵匡胤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心爱的女人接连离世,就连至亲的弟弟也成了杀妻凶手。
赵匡胤虽然身居皇帝宝座,却也难逃美人计的算计。
他错信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谬论,低估了赵光义的野心,最终丢掉了江山社稷,连性命也难保。
究竟是赵匡胤自己的愚昧无知酿成大错,还是赵光义精心设计了这场骇人听闻的宫廷阴谋?
在那个烛光斧影的夜晚,赵匡胤是否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当他看到弟弟赵光义踏进门的那一刻,是否意识到覆水难收,大势已去?
烛火摇曳,斧影幢幢,千古谜团,永难揭开。或许这就是君王的宿命,美人的悲剧,和权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