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一些朗诵类比赛,发现了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凡诵必配乐、必化妆、必穿

采蓝生活 2025-05-12 16:50:42

参加了一些朗诵类比赛,发现了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凡诵必配乐、必化妆、必穿演出服。“三必”现象让我很纳闷儿:如果说演出倒也算了,朗诵比赛不是就练朗诵吗?“三必”严重干扰了我对朗诵者声音和其对作品理解的判断。问了下主办方,答曰这是潮流,大家都这么搞,不“三必”不行的。 讲座现场我朗诵了艾青的《土地》片段,完全没有任何音乐、化妆和演出服,大家都完全沉浸在诗的意境中,我也泪湿眼眶,全场情不自禁地掌声响起。我说,大家都是搞语言文字的,一定要坚信我们博大精深且内涵丰富的汉字组成的篇章,其声音,其节奏,其轻重之间,其明暗之间,其形状,其意蕴都是最美最美的唯一,不用粉饰打扮,更不用画蛇添足。况且,我们练习的、考核的不就是语言吗?! 看眼下离开音乐不能诵读,我想到不少老师离开 PPT不能讲课、离开声光电不会范读,长此以往,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是被强化,而是被弱化、矮化,甚至虚化,我郑重建议主办方下一回朗诵比赛中增加一项要求:不许配乐、不许化妆和不许穿演出服,大家展现出真正的语言功底和表达魅力,如何? 什么时候能欣赏到纯粹语言表达的“三不”比赛,并当评委呢,想着那一刻都过瘾!(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采蓝生活

采蓝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