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内蒙一男生考上大学,向女老师报喜,女老师高兴的从兜里掏出20块钱,塞到学生手里:“拿钱自己买双棉鞋穿。”然而,26年后,男生送女老师一个礼物,她打开一看,吓得连连摆手:“这礼物,老师不能收。” 张秀荣,1947年生的,内蒙古农村出身。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种地勉强糊口,可他们认定读书能翻身,硬是咬牙供她上学。她学习特别拼,后来考上师范大学,毕业后没去城里享福,反而回了农村,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一所破旧初中教数学。那地方苦得很,风沙大,冬天冷得要命,学校条件也差,教室墙皮都掉光了。她一个月挣37块钱,日子紧巴巴的,但她不吭声,全心扑在学生身上。 陈志德是她学生,家里八个孩子,他是老大。爹妈靠种土豆和放羊过活,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他从小干活,上学路远,书包还是妈用旧衣服缝的。可他特爱学,数学好得没话说,就是人有点闷,不爱跟人凑热闹。张秀荣看他这样,挺上心,课后单独给他辅导,还帮他弄了点补助,买笔买本子啥的。她还拉着他跟同学一块玩,让他别老一个人憋着。慢慢地,陈志德开朗了些,成绩也更拔尖。 1981年高考放榜,陈志德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那会儿他高兴坏了,第一时间跑去学校找张秀荣报喜。张秀荣一看录取通知书,乐得嘴都合不上,夸他有出息。聊着聊着,她瞅见他脚上那双破鞋,露着脚趾,薄得跟纸似的。她皱眉问他鞋穿多久了,他还说能凑合。她不干了,直接从兜里掏出20块钱塞他手里。那20块可是她大半个月的工资,她硬让他拿着,说长春冷,买双棉鞋暖和点。陈志德推了好几下,没拗过她,只好收下,心里暖乎乎的。 陈志德上了大学,学地质学,特别刻苦。毕业后又读了博士,进了矿业圈子,混得挺好,成了企业家,在长春安了家,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可他没忘张秀荣那20块钱,总觉得那是她给他的第一桶金,不光是钱,更是希望。他一直记着这份恩情,心里老惦记着报答她。 到了2007年,张秀荣60岁生日。她退休了,住在一栋老楼里,日子简单。生日那天,家里人热闹着呢,陈志德提了个礼盒来了。他混得不错,西装革履的,可眼神还是那么实在。他把盒子递给张秀荣,她还以为是啥小玩意儿,结果打开一看,是张房产证——市里一套房子,值十万块。她吓了一跳,赶紧推回去,说太贵了,不能收。陈志德却说,当年那20块钱改变了他的人生,这房子是他该还的。张秀荣拗不过他,眼眶红了,最后收下了。屋里人都感动得不行,觉得这师生情真挺厚实。 后来,陈志德没断了联系。每年回内蒙古看她,带点水果啥的,陪她唠嗑。2016年,张秀荣老伴走了,她一个人过得孤单。陈志德听说后,专程从长春跑来,帮她收拾屋子,陪她买菜,还说要把她当妈一样照顾。从那以后,他隔段时间就来看看,过节送点东西,让她晚年过得踏实。这事儿在武川县传开了,大家都说这师生情真不赖,教育的力量加上感恩的心,挺接地气的。
大学遇到好室友是什么体验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