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2日,快攻进南京城的时候,松井石根得了肺病,交出了指挥权,接任的是朝香宫鸠彦。在攻破南京城后,他就命令杀掉全部俘虏。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杀人的命令。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真正元凶,当然也得到了松井石根的默许。c 松井石根,日本陆军大将,生于1878年,早年在军事生涯中崭露头角。他参加过日俄战争,后来在上海指挥过作战,1937年被任命为华中方面军司令官,负责攻打南京。那时候,他已经快60岁,身体也不好,尤其是肺病缠身。12月2日,攻城在即,他却因病把指挥权交给了朝香宫鸠彦。有人说,他这是甩锅,可事实没那么简单。 松井石根虽然退了,但他没完全撒手不管。作为总司令,他对部队的动向不可能一无所知。南京城破后,日军屠杀平民、战俘,烧杀抢掠,他人在上海,却没下令制止。历史学家查过他的日记,他曾写道对部队纪律松弛感到“遗憾”,但这不过是轻描淡写。几十万人的性命在他眼皮底下没了,他却没采取任何实质行动。战后东京审判,他被控“指挥不力”,最终判了绞刑。有人替他喊冤,说他病了管不了,可这挡不住一个事实:他的沉默等于纵容。 朝香宫鸠彦就不一样了,这家伙是皇族,1892年出生,天皇裕仁的叔叔。他接手指挥权时,南京战役已经到了最后关头。12月13日,南京城陷落,他立刻下令“杀尽所有俘虏”。这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据可查的军令。日本军方后来销毁了不少证据,但幸存者的证词和当时的电报记录都指向他。 这道命令开了屠杀的闸门。日军开始成批处决投降的士兵,连平民也没放过。据统计,短短六周,30多万中国人死在日军手里。朝香宫还陆续签发命令,纵容部队“自由行动”,结果就是南京城变成了人间地狱。战后,他却因为皇族身份逃过了审判,活到了1960年代。这事儿让人窝火,一个手上沾满血的家伙,居然能安然无事地过完后半生。 说朝香宫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元凶,没啥争议。他的命令直接导致了屠杀,证据确凿。可松井石根的责任就复杂了。他是总司令,部队的暴行他不可能完全不知情。有人辩解说他病了,没精力管,可这理由站不住脚。他要是真想管,完全可以发一道命令约束部队,但他没这么干。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朝香宫是点火的人,松井石根则是递柴火的。两人都脱不了干系。朝香宫的残忍让人咬牙切齿,松井石根的冷漠同样叫人寒心。一个下令杀人,一个睁只眼闭只眼,南京的血泪账,得算在他们俩头上。 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1937年12月13日城破后,日军开始了长达六周的暴行。不仅军人被杀,连老人、妇女、孩子都成了刀下鬼。国际安全区的记录显示,单日被杀人数就高达数千。南京从一座繁华古都,变成了满目疮痍的废墟。 这事儿不光是中国人的伤痛,也震惊了世界。当时在南京的外国传教士、记者,像拉贝、魏特琳,留下了大量日记和照片,把日军的罪行传了出去。可讽刺的是,战后正义没完全到位,朝香宫这种人居然还能逍遥法外。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东京审判拉开了帷幕。松井石根被列为甲级战犯,罪名是“未能阻止暴行”。1948年,他被绞死在巢鸭监狱。很多人觉得这判得对,毕竟他有指挥责任。可朝香宫鸠彦呢?因为他是皇族,美国出于政治考虑没动他。他回了日本,过起了悠哉日子,直到1981年才去世。 这结果让人憋屈。松井石根付出了代价,可朝香宫这个直接下令的人,却靠身份溜了。历史告诉我们,正义有时候会打折扣,但真相不会被埋没。南京大屠杀的罪责,早就刻在了人类的记忆里。
1937年12月2日,快攻进南京城的时候,松井石根得了肺病,交出了指挥权,接任的
小史论过去
2025-05-12 19:47: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