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还是太年轻了,印度秀出无下限,协议停火前卡时间偷袭巴最大空军基地,这一波操作直接把巴基斯坦打懵了,不仅基地受损,还折了好几个空军兄弟。
印度这次出手,时机掐得太准了。停火协议即将生效,巴基斯坦刚稍稍松口气,印度就瞅准空隙,派战机直扑巴方核心空军基地。
基地被炸得一片狼藉,几名空军人员当场牺牲,巴方紧急出动拦截,却还是晚了一步。
印度官方迅速放话,称这是“精准反恐”,但谁都看得出来,这哪是什么反恐,分明是趁人不备的偷袭。
莫迪政府这么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国内观众。印度经济近几年不太顺,失业率高企,民众怨声载道,搞点军事动作,转移视线,立马就能让支持率蹭蹭涨。
莫迪的强硬派形象又被擦亮了一回,可这种“占便宜”的做法,国际上却不一定买账。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开会,敦促双方冷静,邻国如中国和阿富汗也表态,希望南亚别再添乱。
巴基斯坦这回算是吃了大亏,面对印度这种“最后一秒出手”的阴招,巴方的情报和防御明显没跟上。
事发后,巴基斯坦没急着大规模报复,而是冷静试射了一枚导弹,摆明态度:别以为我们好欺负。
这份克制其实挺明智,毕竟真打起来,双方都没好果子吃。可教训也摆在眼前:跟印度打交道,巴基斯坦得时刻绷紧神经。
2019年,印度也曾空袭巴基斯坦,结果自家的战机被击落,飞行员还被俘,闹了个大笑话。这次印度显然吸取教训,专挑巴方松懈的时候下手,算是找回了点面子。
但巴基斯坦的应对也让人看到它的韧性,没让冲突失控,说明双方心里都清楚,全面开战是下下策。
说到底,印巴这对老冤家的恩怨,绕不开克什米尔。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克什米尔的主权归属就成了双方扯不清的死结。
印度控大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占一小块,双方都宣称自己才是正主。这些年,边境小规模冲突从没停过,动不动就炮火相向。
可打来打去,普通老百姓遭殃最多,经济发展却被拖后腿。南亚是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印度和巴基斯坦加起来超过15亿人,市场潜力巨大。
如果两国能把军费省下来,投到教育、基建和科技上,早就不是现在这副模样。
看看中国这些年的路:从专注经济发展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哪个国家不想复制这条路?可印巴却还在边境线上玩危险游戏。
印巴的这场较量,表面看是印度占了上风,但长远看,谁都没赢。军事上的小胜解决不了克什米尔问题,也填不满经济发展的窟窿。
南亚的和平,靠的不是谁的拳头硬,而是双方能不能坐下来,放下成见,把心思花在老百姓的日子上。毕竟战争的代价,永远比和平的红利来得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