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河南炖菜”的起源么?是不是逐鹿中原,打仗比较多,大家来不及做饭,就把各种食材胡乱炖在了一起,形成了烩菜? 联想到岳飞是河南人,烩菜难道是秦桧的“桧”的谐音,用来纪念岳飞? 刚一个河南朋友说,你写的现代版的“大席折菜”不就是我们的烩菜么? 还别说,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延伸开来,好像和重庆火锅,也没太大区别。 大席折菜,是把大席上剩下的各种荤素菜肴收集起来,虽是残羹冷炙,但红烧肉、丸子、酥肉、鱼块、青菜、豆腐、木耳、腐竹等混在一起,炖煮之后,里面残留的酒香,让菜肴别有一番风味。 它的特点是食材种类丰富,取决于酒席上的菜品,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综合性,但一般没有粉条。 河南烩菜是人为的菜品,一般以海带、豆腐、粉条、白菜、五花肉等为主要食材,先将五花肉等食材进行煸炒,然后加入其他配菜一起炖煮,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调料和水,慢火烩制,使食材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形成独特的风味。 烩菜的特点是食材搭配相对较为固定,相当于菜品开会,顺便给炖了,省事省时。有个朋友的老婆是河南的,最喜欢做的就是烩菜,一次去他家吃饭,说是四个硬菜,感觉就是四大锅一样的“烩菜”。 细究起来,大席折菜和河南烩菜,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大席折菜由于融合了多种菜肴的味道,口味丰富多变,兼具咸、甜、辣、鲜等多种味道,层次较为复杂;河南烩菜的口味以咸香为主,突出了食材本身味道,汤汁浓郁,食材软烂入味,地方特色明显。。 大席折菜某种程度上是被动的,体现了节约为主,是过去物质相对匮乏时期人们的生活智慧,这种折菜自家人吃可以,招待人就有些不上档次了。 而河南烩菜在中原群众基础扎实,大小饭店都有卖,是中原饮食的一部分,也是历史形成的。 认识一些河南朋友,对烩菜很有感情,到了一个地方,看到了烩菜馆,口水滴答滴,简直走不动路。 这可以理解,如同东北人遇到了小鸡炖蘑菇,新疆人遇到了大盘鸡,云南人遇到了过桥米线,四川人遇到了火锅,一个地方的菜品承载着浓浓的乡情,沉淀着味蕾的回忆,是难以忘记的。 撇开卫生、味道、营养、价格不谈,游子在外,吃的往往是一种情怀。大家说是么?
有谁知道“河南炖菜”的起源么?是不是逐鹿中原,打仗比较多,大家来不及做饭,就把各
可爱喵呜求抱抱
2025-05-13 11:27:25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