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中国国籍,成为一名日本人,就是为了打败中国队”,而她的父亲则公开回应:“

玉尘飞啊 2025-05-13 11:55:29

“我放弃中国国籍,成为一名日本人,就是为了打败中国队”,而她的父亲则公开回应:“我没有你这个汉奸女儿,即使你跪地求我,我也不会原谅你。”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女子垒球决赛现场,日本队教练席上站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看着场上来回奔跑的队员,突然想起三十多年前自己穿着中国队队服的样子。 这个名叫宇津木丽华的教练,在中国出生时有个名字叫任彦丽,她的人生轨迹就像垒球场上划出的抛物线,最终落在了异国他乡。 1977年的北京,15岁的任彦丽在体校训练场上来回踱步。她刚被教练从标枪项目调到垒球队,手里攥着个白色垒球来回掂量。 那时候国内垒球运动刚起步,训练场上连像样的护具都凑不齐。小姑娘每天要坐两小时公交车往返训练场,膝盖上总带着青一块紫一块的伤。 1978年夏天,日本垒球名将宇津木妙子带队来华交流,任彦丽挤在看台最前排。当看到身高不足1米6的日本选手打出漂亮的穿裆球时,这个北京姑娘眼睛都直了。 赛后她鼓起勇气给偶像写了封信,没想到两个月后真收到了回信。就这样,两个隔着大海的垒球爱好者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书信往来。 1988年春天,28岁的任彦丽提着行李箱站在成田机场。她身上揣着日本垒球协会的邀请函,包里塞着宇津木妙子寄来的训练计划。 当时国内垒球运动员月工资不到200块,而日本职业联赛能给到十倍报酬。更吸引她的是宇津木妙子承诺的专业训练体系——那个年代国内连标准垒球场都难找,日本却已经有了职业联赛。 初到日本的日子并不好过,语言不通让任彦丽在超市买酱油都要比划半天,训练时听不懂战术讲解只能靠队友手势。 但宇津木妙子像照顾亲闺女似的教她日语,周末还带她回家吃寿喜锅。有次训练扭伤脚踝,这位日本教练蹲在地上给她缠绷带的样子,让从小失去母亲的任彦丽红了眼眶。 1995年入籍日本的手续办下来那天,任彦丽把新身份证看了又看。"宇津木丽华"五个汉字在阳光下泛着光,她特意保留了"丽"字纪念本名,添了个"华"字提醒自己来自中国。 当时日本垒球协会官网上更新了她的资料,职业联赛官网数据显示,这个中国转籍选手的击打率始终保持在0.35以上。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垒球半决赛成了转折点,37岁的宇津木丽华作为日本队主力击球手,面对祖国队伍的投球手毫不手软。 国际垒联的赛事记录显示,那场比赛她个人贡献了3分打点,最终日本队以2:1险胜。赛后记者会上那句"能在这个年纪击败中国队很欣慰",通过卫星信号传遍了东亚。 而在北京某部队大院,七十多岁的任老爷子把电视遥控器摔了个粉碎。这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怎么也想不通女儿会穿上日本队服。 其实从1998年他突发脑梗住院开始,父女俩就断了联系。医院护士还记得,老人清醒时总盯着病房门口,可直到出院那天也没等来想见的人。 雅典奥运会那年的中秋节,宇津木丽华往北京寄了盒和果子。快递单上收件人地址写得清清楚楚,可包裹原封不动退了回来。 快递公司记录显示,派送时接电话的男士说了句"这家人没闺女"就挂了。后来那盒点心在成田机场海关扣了半个月,最终过了保质期只能扔掉。 时间来到2018年亚运会,58岁的宇津木丽华指导日本队横扫中国台北队。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里,她被称为"垒球界的白求恩",可国内社交平台上的评论却是另一番景象。 有网友翻出老照片,对比她年轻时穿中国队服和如今穿日本队服的样子,点赞最高的评论写着:"本事学走了可以,连心都换了就过分了"。 这些年日本垒球协会官网上,宇津木丽华的执教履历越写越长。从职业联赛冠军到亚运会金牌,培养出的队员开始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 而中国垒球协会的档案室里,还留着1986年亚洲锦标赛的报名表,泛黄的纸张上"任彦丽"三个钢笔字依然清晰。 去年春天,成田机场海关人员注意到个特殊包裹。寄件人栏写着"宇津木丽华",收件地址是北京某烈士陵园。包裹里除了一束樱花标本,还有张手写卡片:"爸,当年您教我投掷标枪时说过,出手了就回不了头。"后来陵园管理员在任老爷子墓前发现了这个没拆封的包裹,按照规定保存了三个月后,按无人认领物品处理了。 主要信源:(腾讯体育——揭秘日本女垒冠军教头:昔日中国队长入日籍 率队取亚运5连冠)

0 阅读:485

评论列表

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

4
2025-05-13 12:54

她这个情况和小山智丽不同,何况还是军人家庭,对老一辈人来说,日本意味着国仇家恨。老死不相往来,可以理解。任何一个人,你可以追求自我,但不要忘了祖国。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定力。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