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54岁的慈禧夜不能寐,她和20岁的蒙古侍卫那尔苏一见钟情,她恨不得时时刻刻与那尔苏在一起,然而公然传召,只会惹人非议......
夏季的京城如一座燃烧的炉灶。54岁的慈禧皇太后躺在凉亭中,随着扇子一挥一挥,她望着远处皑皑白云出神。在这炎炎夏日里,她的心中却燃烧着另一种炙热的情感。
20岁的蒙古侍卫那尔苏,正是她隐秘情感的源头。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挺拔的身姿,语气中透着书卷气和骄傲。他是慈禧寂寞心灵的解药,也是她不为人知的欢欣。
那尔苏是在去年的生日宴上第一次见到慈禧的。一匹受惊的马在场中乱窜,他果断扑上前,死死拉住缰绳,让它停下冲撞。在众人面前,他保护了坐在轿中的慈禧,也闯进了她落寞的心。
从那以后,慈禧频繁召他进宫,每每相见都难掩喜色。她会亲自为他沏上一杯香茶,邀他在御花园散步。
有时,她会要他念一段汉文古籍,聆听那悦耳的嗓音。他们之间的距离在日渐缩短,仿佛有一种牵绊在悄然生长。
那尔苏也渐渐被慈禧的风韵所吸引。她聪慧过人,言谈举止更胜年轻时的妃嫔。他为她的信任欣喜不已,将之视作人生的殊荣。只是这份感情终究禁忌难明,两人只得小心翼翼,深埋于心。
慈禧的思念如一团火,日夜煎熬她的心头。她恨不得时时刻刻与那尔苏在一起,哪怕只是相视一笑,也足以驱散寂寞。然而她又不能公然传召,唯恐惹人非议。这份无处宣泄的爱意,成了她难眠的源头。
终于,她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出了个妙计——每日从玉泉山运两大木桶回宫,一桶用于太后沐浴,一桶却空空如也。只要那尔苏躲在空桶中,就可避开守卫的眼线,悄悄进入宫禁。
这计策大大缓解了两人的思念之苦。白天,那尔苏仍是宫廷侍卫,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到了夜晚,他则成了慈禧最信任的知己。两人会在花园小径上散步,或是相对而坐,诉说着各自的故事、理想与困惑。
那尔苏为慈禧打开了一个鲜活的世界,而慈禧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仁爱与理想主义的种子。他们互相打动,互相扶持,在这隐秘的感情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然而好景不长,这隐秘的恋情终于为那尔苏的父亲所察觉。伯彦纳谟诂是蒙古王公,对那尔苏夜不归宿早有怀疑。一番打探后,他终于探明真相,勃然大怒。
他明白,这段关系若被发觉,势必祸及全家。为保全家业,他决意结束这场荒唐之恋。
一日,伯彦假借祭祖之名,携同那尔苏和他的两个弟弟离开京城,前往家族古墓。那尔苏并不知晓父亲的用意,只当是例行祭祀。
待祭祖完毕,伯彦在坟冢前单独找来那尔苏,眼中满是痛苦。他取出那尔苏袖中所藏的金镯,那正是慈禧的心意信物。
“我理解你的感情,但它注定没有结果。”伯彦沉声说,“为了全家的名声,也为了你自己,放手吧。”
那尔苏跪倒在坟前,泪水盈眶。他明白父亲所言非虚,可怎能放弃自己最爱的人呢?
伯彦也难过至极,但他必须坚持原则。最终,那尔苏颤抖着接过金镯,闭目咬碎,一切戛然而止。
消息传来,慈禧痛彻心扉。她派人四处寻找那尔苏的遗骸,欲将他厚葬,可为时已晚。往事已去,一场水月镜花的梦终究醒了,她只能在心底深处小心珍藏这份感情。
多年后,慈禧依旧高高在上,她成为这个帝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权倾朝野。然而每每独处,那英俊倜傥的青年侍卫还是会在她脑海中不断浮现。短短数年的缘分,竟成了她漫长一生中最挂记的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