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雍正去世,乾隆请示母亲,是否和雍正合葬,需要在地宫留位置,没想到,皇

趣叭叭 2025-05-13 14:41:16

1735年,雍正去世,乾隆请示母亲,是否和雍正合葬,需要在地宫留位置,没想到,皇太后冷冷回复:“不必,我不要和先帝合葬”。乾隆听后,只能为母亲重建了陵墓,谁也想不到,陵墓建成后,空了41年后,钮祜禄氏才下葬……

这年冬,雍正帝驾崩,其子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殡葬之时,乾隆恭恭敬敬地问母亲钮祜禄氏:“是否要与父皇合葬,需在地宫预留位置?”

这本是一行正式的礼数,但没想到,钮祜禄皇太后脱口而出:“不必了!”一道违反常规的答复,竟是出自这位刚刚崛起的太后之口。

这有违礼法常规,按理说,皇帝驾崩后,皇后的合葬是天经地义的事,更是这些后宫妃嫔们最大的荣耀。哪怕只是一名嫔妃,也可通过陪葬皇陵来提高自己哪怕已经逝世的地位。

且这位皇太后的奇特答复,更令人不解。因为,正是在丈夫驾崩之时,她才得以一跃成为太后。丈夫的谥号和陵寝,直接关乎她的尊严。这般明显违背常理的回复,让围观此事的文武百官都颇感意外。

究其原因,这位太后的特殊身世才是答案所在。她名钮祜禄氏,出身满洲镶黄旗,家世并不显赫,只能算是草莽出身。13岁的她被送入宫中,参加皇亲国戚的选秀。选秀是专门为皇室挑选妃嫔而设置的。

然而,毕竟出身寒门,并不突出,既没有姿色绝伦,也无出挑才艺。选秀后,她被分给当时的四阿哥胤禛,未来的雍正帝。

那时的胤禛已年过二十,尚未显露过人之处。他见这来头不大的陌生少女,也没在意,直接将她安排为侍妾,日常不过待在内廷伺候左右。

一晃几年过去,这寡淡的侍妾生活并无改变。直到1710年,京城爆发瘟疫,胤禛染病,一时之间病危。这下好了,没价值的侍妾终于派上用场了。

当所有妃嫔们都避之唯恐不及时,只有这位默默无闻的钮祜禄氏孤身一人,日夜守在病榻前,为胤禛洗衣煎药,不离不弃。

一番孺慕之举终感动了胤禛,于是,他先是提拔钮祜禄氏为贵人,后又晋为熹嫔,不久熹嫔就怀孕了。

1711年,熹嫔生下一子,取名弘历,正是后来登基的乾隆帝。弘历聪慧过人,深得祖父康熙喜爱,被带入宫中抚养。

胤禛登基后,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又在立弘历为太子前,迎娶她为熹贵妃。但仅此而已,真正的宠爱,还是只给了年妃一人。

年妃是胤禛的侧福晋,两人关系极好。而熹贵妃不过是多年的陪衬。丈夫的冷落,让熹贵妃无比怨恨。

1735年,胤禛驾崩,遗诏发布,熹贵妃获封为皇太后。一夕之间,从莫须有到台前,熹贵妃的地位彻底逆转。

对熹贵妃而言,丈夫的逝世反倒成了新生。而她的儿子弘历,更是对她孺慕有加。即位后的弘历帝尊奉生母为皇太后,上徽号为崇庆皇太后。在他看来,生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日常政务再繁忙,弘历每日必定亲自请安问好,衣食起居无不关怀。

每每皇太后的寿辰时,弘历都要大书一幅寿图亲献。60大寿那年,他甚至专门修建了颐和园,将清漪园献给生母作为寿礼。 抛开父子私情,弘历对母亲的尊崇,也在证明他的君子风度。

即使处于人生巅峰,但每每想到父亲生前的冷落,崇庆太后还是难掩心中的不快。哪怕已是太后,她也无法原谅丈夫的错爱。

因此,当弘历询问合葬之事时,崇庆太后脱口而出拒绝的答复,并非完全的意外。即使儿子不解,她也决意不再与丈夫见面,哪怕是在地下。弘历帝虽有疑惑,还是遵循母亲旨意,命工匠建造了泰东陵,专门为生母修建的陵寝。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熹贵妃一生起伏,丈夫虽无情,幸而儿子心系。晚年的她,享尽荣宠,数游名山大川,把中原风光都逛了个遍。见证儿子把大清推向鼎盛,监督乾隆帝耳闻过、目睹过的那些典制礼仪,也让她在升平盛世里感受到母仪天下的盛况和荣耀。

84岁高寿辞世,泰东陵建成后,她又空置其中长达41年。这处空陵成了她与丈夫这段情感的符号,时间洗刷了一切,她终于能安然地、独自地安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皇太后那道违背常理的答复,就这样埋入了尘土。

人们记住的,是她从无到有的传奇人生,以及对母亲无微不至的乾隆孝心。时过境迁,家国情怀依旧。历史留下的除了功过批判,也许更多该是人性的理解和宽容。

0 阅读:128

评论列表

橙子稀饭

橙子稀饭

2
2025-05-13 18:13

老四没当皇帝的时候,他的侍妾能叫“嫔”“贵人”?

猜你喜欢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