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刘老太刚刚离世,便被面包车匆匆拉去火化,而车旁,老太的儿子儿媳们站在那里

月下独酌人 2025-05-13 15:58:56

这一日,刘老太刚刚离世,便被面包车匆匆拉去火化,而车旁,老太的儿子儿媳们站在那里,脸上没有丝毫悲伤,有的只是不耐烦与冷漠。 “赶紧烧了,省得麻烦。”大儿子皱着眉头,嘟囔了一句。 “就是,这事儿可算完了。”儿媳们也随声附和着,眼神中没有一丝对老人的留恋。 周围的村民们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纷纷摇头叹息,小声议论着:“这家人咋能这样啊,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就落得个这下场。” 然而,儿子儿媳们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仿佛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谁能想到,这冷漠的背后,隐藏着老人一生的辛酸与无尽的绝望。 几十年前,刘老太也曾是个充满活力的年轻母亲。那时,她和丈夫虽然生活清贫,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命运却在她48岁那年,无情地夺走了丈夫的生命,只留下她和一群年幼的孩子。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刘老太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去田里劳作,除草、施肥、浇水,每一项农活她都做得一丝不苟。干完农活,她又匆匆赶回家,为孩子们准备早饭。 为了多挣些钱,她还四处打听,哪里有零活干,就去哪里。给人洗衣服,双手泡得发白起皱;去工地帮工,肩膀被重担压得红肿。 刘老太的女儿小芳,每当回忆起小时候,总是忍不住落泪。她说:“那时候家里穷,过年都吃不上一顿好的。 有一次,妈妈把碗里仅有的一块肉夹给了我,自己却吃着咸菜。我当时就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刘老太靠着顽强的毅力,把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点点拉扯大。她盼望着孩子们能成家立业,自己也能有个幸福的晚年。 孩子们渐渐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刘老太为了给儿子们娶媳妇,四处奔波借钱,甚至变卖了家里一些值钱的物件,终于为四个大儿子盖起了新房,操办了婚事。 可到了小儿子这儿,问题来了。刘老太实在拿不出钱再盖新房,便打算把自己住的宅基地给小儿子,让他拆掉重建。 没想到,这一决定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纷争。 前四个儿媳心里开始打起了小算盘,觉得老人把宅基地给了小儿子,以后肯定得跟着小儿子生活,要是小儿子照顾不好,老人说不定就得轮流到他们家里来,这可不行。 于是,在刘老太的养老问题上,几个儿媳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接纳老人。 小儿子也觉得自己委屈,觉得哥哥们都在母亲的帮助下成了家,现在母亲无力帮自己,哥哥们就应该多承担些赡养母亲的责任。 兄弟几人为此争吵不休,家庭矛盾彻底爆发。 后来,在村里和派出所的调解下,五个儿子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了轮流照顾母亲的顺序,这场纷争才暂时平息。 然而,在轮流赡养的日子里,刘老太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她常常受到儿媳们的冷遇和羞辱。 在大儿子家,她不小心打碎一个碗,大儿媳就破口大骂,说她是个累赘。 在三儿子家,三儿媳嫌弃她行动不便,总是对她指手画脚。 有一次下大雨,三儿媳竟然把刘老太赶出了家门,让她站在雨里。 刘老太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她不想因为自己让儿子们为难,可长期的压抑和绝望,让她的精神濒临崩溃。 终于,在一个阴沉沉的日子里,刘老太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 那天,三儿媳又因为一点小事对她大发雷霆。刘老太回到房间,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回想起这些年所受的委屈,泪水止不住地流。 她颤抖着打开柜子,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农药,一饮而尽。 五个儿媳得知后,并没有立刻采取急救措施,而是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她们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刘老太在痛苦中挣扎了三个小时,直到老人彻底没了气息。 随后,她们便迅速将老人的遗体拉去火化,没有一丝愧疚。 对此,有人说:“这样的儿子简直丧尽天良,他们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也有人说:“一个娘能养十个儿,十个儿养不了一个娘,养儿防老或许是这个社会最大的骗局。” 笔者想说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今天,他们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等他们老了,他们的儿子未必不会这样对待他们。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湖南都市)

0 阅读:0
月下独酌人

月下独酌人

月下独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