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成都有个香烟店的老板,看报纸时习惯双腿并拢,后背胸膛挺得笔直,侦查员见他坐姿太正,细查后,竟将其枪毙!
成都刚迎来解放不到半年,街上随处可见庆祝新中国的标语,但暗流仍在涌动。
西南重镇解放前夕,国民党在这里安插了大量特务和潜伏人员,他们有的混在百姓堆里开店铺,有的藏身乡间联络残匪,像埋在地里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炸响。
高俊峰是成都公安局侦查科的新晋侦查员,浓眉大眼的年轻人有双鹰隼般的眼睛。
这天他拿着空烟盒走进北郊槐树街,街角新开的"惠民烟馆"引起他注意,只见四十来岁的老板王家宾正捧着《新川西报》看得入神,腰杆挺得笔直像根旗杆,双腿并拢的姿势活脱脱是军营里训练出来的。
看到这一幕他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试问额普通小贩谁会这么板正地看报纸?
连着三天,他换了不同装扮来买烟,发现王家宾收钱时总用三根手指捏纸币,递烟时手腕有个向上翻的动作,这都是军统特务交接情报的暗号手势。
更可疑的是他老婆,明明穿着粗布衣裳,举手投足却带着大户人家小姐的做派,切烟丝时翘着兰花指,指甲缝里半点烟末都不沾。
在那之后,他翻烂了三大摞通缉令,当看到"王子民"三个字时,他后脖颈的汗毛都竖起来了,照片上那张方脸、三角眼的面孔,跟烟馆老板至少有七分相似。
通缉令上写着:王子民,军统西南站行动组长,1946年策划昆明"李闻惨案",暗杀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后嫁祸共产党,解放后潜伏成都北郊。
于是,侦查科连夜成立专案组。,们查到这家烟馆开业时用的营业执照是伪造的,进货单上登记的云南烟丝根本没在市面上流通过。
街坊说王老板两口子从不说四川话,偶尔漏出几句带着江浙口音,最奇怪的是每个月十五号,烟馆后门总会停辆板车,盖着油布的货箱从不让人碰。
经历过三个月的蹲点终于摸出蛛丝马迹,王家宾每隔十天就要去牛市口茶馆见个戴瓜皮帽的账房先生,两人在包厢里一待就是两炷香工夫。
侦查员扮成挑粪工摸进后院,在茅房砖缝里找到张烧剩的纸条,上面隐约能辨出"三河乡""赵老太"的字样,这正是当时川西最大匪首"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的老巢。
1951年1月2日拂晓,二十名公安战士突袭烟馆,冲进后院时,王家宾正把发报机零件往泡菜坛子里塞,他老婆攥着把美制勃朗宁想从后窗翻出去,被守株待兔的侦查员逮个正着。
地窖里起获的物资让老公安都倒吸凉气,三箱美制手雷、五支加拿大手枪、半麻袋银元,还有本密密麻麻写满成都周边驻军布防的密码本。
审讯室里,自称"王家宾"的男人终于撕下面具,他就是制造昆明血案的刽子手王子民,成都解放后化名潜伏,借着开烟馆作掩护,暗中联络川西残匪策划暴动。
那些每月十五运来的"烟丝",实则是藏在油布下的枪支弹药,据他交代,原本计划在春节趁军民联欢时炸毁成都军管会大楼。
1月10日的公审大会上,当法官念出"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时,台下百姓的唾沫星子差点把审判台淹没。
藏身市井的特务头子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八年潜伏没栽在大风大浪里,反而败在坐着看报纸时腰杆挺得太直这个小细节上。
实际上,当时的成都街头,像这样披着羊皮的狼不在少数,仅龙潭寺暴乱期间就歼灭匪特280余人。
时至今日,成都市档案馆仍保存着当年侦破此案的原始卷宗,泛黄的审讯笔录上,歪歪扭扭的钢笔字记录着敌特分子的垂死挣扎,褪色的现场照片里,那台藏在泡菜坛子里的发报机仿佛在诉说:平静市井中,曾有过怎样惊心动魄的暗战。
信息来源:《西南剿匪档案》、《成都公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