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香港艺人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娱乐圈拒之门外,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回电子厂当工人时,突然接到春晚导演的电话。“愿意来内地央视春晚演唱吗? 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作为压轴嘉宾,连续演唱了四首歌曲,其中《我的中国心》尤其令人动容。电视机前的观众被他真挚的情感所打动,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他爱国精神的热潮。但他的故事,要从更早说起。 1956年,张明敏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的华侨家庭。虽然父母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却从未强迫他接受宗教信仰。相反,他们不断向孩子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教导他说中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 "我从小就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张明敏曾在采访中这样回忆道。 高中毕业后,家境清贫的张明敏没能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而是进入一家电子表厂做工人。白天,他在流水线上埋头工作;夜晚,他坚持自学唱歌,参加各类业余歌手比赛。1979年,他先后在"全港工人演唱赛"和"全港业余歌手演唱赛"中获得冠军,逐渐被香港乐界关注。 1981年,张明敏与相知相爱的李淑贞步入婚姻殿堂。次年,他们的儿子降生,取名张颂华,寓意"歌颂中华",这也流露出了张明敏根深蒂固的爱国情怀。 1982年,一场风波席卷东亚。日本官方修改教科书,否认甚至歪曲了侵华历史,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香港才子黄霑创作了《我的中国心》以示抗议。然而,在尚未回归祖国的香港,公开演唱这样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歌曲意味着冒险,许多知名歌手都婉拒了。 面对这首歌,张明敏没有退缩。"当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这歌词写得真好,表达了我的心声。"他毅然决定用普通话录制了这首歌。 《我的中国心》一经发布,立即在海内外华人中引发了强烈反响。但与此同时,张明敏也付出了代价——他被香港娱乐圈联合封杀,永恒唱片公司解除了与他的合约。 事业的大门突然关闭,张明敏只得重返电子表厂,做回普通的维修工人。每天面对枯燥的机械零件,曾经的歌手梦似乎已经遥不可及。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他后来回忆道,"但我从不后悔唱这首歌。即使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这样选择。" 那通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成了张明敏命运的转折点。 "张先生,愿意来内地央视春晚演唱吗?"电话那头是央视春晚导演黄一鹤热情的邀请。原来,黄导演南下广东出差时,偶然在出租车里听到司机播放的《我的中国心》,被张明敏深情激昂的演唱所打动,回京后立即联系上了这位被香港封杀的歌手。 对张明敏来说,这是意外的惊喜,却也让他陷入犹豫。一方面是难得的登上央视舞台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担心继续唱这类歌曲会遭受更大的压力。在母亲的鼓励下,他最终决定接受邀约,勇敢迈出了这关键一步。 "母亲告诉我,做人要有骨气,既然选择了,就要走下去。"张明敏后来回忆道。 1984年春节,张明敏穿着中山装,在春晚压轴位置演唱了四首歌曲,包括那首让他声名鹊起又身陷困境的《我的中国心》。他的表演引发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也打动了电视机前的数亿观众。一夜之间,张明敏成为了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春晚的成功只是开始。张明敏的爱国情怀在几年后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1988年,中国决定在北京举办亚运会,这是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次承办的国际体育大赛。然而,筹备工作中资金严重短缺,预算超支导致出现了6亿元的资金缺口。 当张明敏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毅然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筹集巡演所需资金,他和妻子商量后,做出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卖掉他们的房子和车子,将全部积蓄用作启动资金。 "房子可以再买,车子可以再换,但亚运会是国家大事,容不得半点闪失。"张明敏这样解释他的决定。 从1988年开始,他带着乐队奔波于全国各地,用歌声唤起人们对民族的自豪感。两年时间里,他举办了创纪录的154场巡回演唱会,有时一天甚至要连唱三场。虽然演出十分辛苦,但他始终保持票价在3.5元这个普通人能够接受的水平。 这段巡演经历创造了多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在内地举办演唱会的香港歌手,也创下了一位歌手连续巡演场次的最高纪录。最终,张明敏筹得了60多万元善款,全部捐给了亚运会组委会。 张明敏的行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带动了全国人民支持亚运会的热情。从几毛几块的小额捐款,到成千上万的大额捐赠,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最终成功解决了亚运会的资金困难。 1990年,北京亚运会如期举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对此,张明敏深感自豪:"我不后悔,一点都不后悔。能为国家做点事,是我最大的荣幸。"
1985年,谢贤欠下了1600万赌债,被逼债,走投无路,妻子狄波拉经谢贤同意后,
【9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