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围,彭老总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回了8

蜀山史道 2025-05-14 09:33:00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围,彭老总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回了8个字。众人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帮助南韩军队,迅速提升战斗力,不断的将战线向北推移,直到推到了新中国的边境,甚至是越过边境轰炸了新中国的领土。

这样明目张胆的侵略,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不能容忍的。

新中国的诞生是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下,才得以完成。

抗美援朝,意义重大。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一起将战线拉回到三八线,并且守住了三八线,给新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安全发展的基础。

在这次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十分宝贵的军事经验,我们的军队朝着现代化目标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次战争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场纯粹的战争,他关乎到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心气,新中国的成立必然会受到很多来自外部环境的挤压,抗美援朝取得的伟大胜利,给新中国的全体人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鼓舞了人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纵观世界发展历史,从两次世界大战来看,一个小小的争端,都可能引发世界大混乱。一个不敢于亮剑的国家,一个不敢于直面挑战的民族是危险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处于情报、军事、补给等等诸多劣势的条件下,但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离不开作为军队大脑的指挥官。

那个年代通信情况差,再加上联合国军的信息封锁,即使志愿军们冒着生命危险拿着天线站到山顶,也常常不能准确及时的接收到情报,以及来自指挥部的要求。

这其实对各级指战员提出了更有难度的考验。

随着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持续推进,麦克阿瑟作为前任指挥官被革职。

且不论麦克阿瑟对中国以及朝鲜军队的轻蔑,单从结果来讲,他的失败是极其愚蠢的,是具备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失败。

随后李奇微出任联合国军指挥官,指挥联合国军和南韩军队。

一场指挥战略之间的高级对抗即将上演。

在彭老总的指挥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节节胜利,战线持续南推。

持续的胜利在战场上的表现是十分令人欣喜的,但也容易在欣喜之中暴露弊端。

引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诸葛亮多次出祁山,希望匡扶汉室还于旧都,但总是以开始的成功最后的失败为最终结果。其根本原因就是国力不盛,补给不足。

李奇微在认真分析了中国军队的战斗案例之后,也是发现了这一弱点。

这一弱点在战场上是致命的,再强悍的精神没有物资的补给,也坚持不下来。

李奇微率先来了一招,诱敌深入。

先按照前任麦克阿瑟的行军方式,采取节节败退,缓慢后退的姿态,诱敌深入。

坐镇北京的中央指挥部,在看到李奇微上任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能够取得持续胜利,感到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身冷汗。

从北京的分析发到前线彭老总手中,这一刻已经有近10万战士的军队,过分深入。

美国的机械化步兵团队已经在空军的掩护下从两翼迅速包抄。

大口袋即将缩住,合围之势即将形成。

北京的毛主席再次发来电报——放弃救援,以攻代守。

彭老总参谋部看到这八个字后,直呼高明,顿时拨云见日。

你李奇微诱敌深入,那我志愿军就来个无中生有。

此时志愿军是处于被合围之势,原地坚守,等待救援,战斗力只会被迅速削弱。

既然如此,志愿军就不把自己作为被围困的状态,而是依然保持进攻状态。

原本即将被削弱的战斗力重新焕发。

美军的机械化步兵团队,因为要从两翼包抄,导致这个口袋的最低点兵力薄弱,恰恰是一个适合突围的点。

被围困的10万战士,迅速调整战略方向,从坚守变为进攻,两翼包抄的联合国军队,一瞬间首尾不能相顾。

俗话说,只考虑袋子大,不考虑袋子厚是要付出代价的。

10万战士的顺利突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级指战员智慧的缩影。

已经开始混乱的联合国及南韩军队,瞬间成了一盘散沙,来自北侧总部的军队,原本是要救援被围困的战士们,此时变成了痛打落水狗的状态,让我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成果。

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0 阅读:52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