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结束,两国高层抵京访问,中方转向欧洲,特朗普还有后手

头顶一块布 2025-05-14 13:47:19

中美关税战刚刚谈拢,两国高层抵京访问,中方转身欧洲对法国展开访问,特朗普还有后手吗?如果说中美达成共识只是“诱因”,那么这些外交背后代表了什么意义?特朗普又打算做什么呢? 5月12日当天,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结束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美国对中国商品降低115%的关税,其中91%的额外关税和暂定90天的24%对等关税,中国则做出对等回应,取消91%的关税反制,暂停24%的报复性关税。这一结果意味着,特朗普自4月2日掀起的超级关税战挂上了“休战牌”。

市场的反应情绪也很到位,美股迅速拉升,离岸人民币的汇率也开始上涨,尤其是美国企业更是急不可耐的对中国供应商疯狂下单,唯一伤心的可能就是高价持有黄金的人,全球局势稳定意味着黄金价格缓慢下跌。 这种局面并不让人意外,毕竟全球被超级关税战打懵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搁置40天,这是任何领域都无法忍受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浪潮。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并未就芬太尼、半导体、稀土等诸多领域展开讨论,这也印证了中国外交部对此次会谈“初步接触”的定义,以为两国的确还有很多问题要谈,短期大幅度降税在特朗普朝令夕改的危险政策面前,的确不太稳健。双方需要在90天内,达成进一步方案,否则很有可能会存在二次“开打”的情况。

当然了,这是美国需要考虑的问题,中方的态度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要谈,就拿出争议;要打,就奉陪到底。互降115%关税是为了给全球经济一个喘息的机会,也是给特朗普求了半个多月态度一个台阶下,如果美国还不知道反思,那就不要怪中国拿出更多的杀手锏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12日发表联合声明当天,两国高层分别抵京访问。首先是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作为拉美地区的国家之一,该国曾经和美国关系友好,但因为移民、关税和资源等问题和美国逐渐交恶。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和中国达成更进一步的发展,并签署“一带一路”倡议意向书。

另一位访华的是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虽然名义上是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但却是为了感谢中国长期以来的支持,以及在关税战中明确支持中国,并希望和中方继续保持密切合作的鲜明立场。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会面时表示,中古建交65年,双方始终保持互信互助,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方都坚定支持古巴捍卫国家主权利益,严厉谴责某些国家的封锁行为。 而在佩特罗和罗德里格斯访华的前两天,巴西总统卢拉已经先一步抵达中国,就大豆、牛肉、铁矿等诸多领域达成共识,明目张胆的和美国抢订单。

再加上阿根廷此前也对美国落井下石,取消对华部分关税,截胡美国订单,这些南美代表国家的选择,足以证明拉美地区也开始效仿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而这些地缘趋势的变化,也预示着美国霸权、影响力和信誉都在全面衰退的事实。 除了国内接待贵宾,中国代表团在国外也没闲着,中美在日内瓦完成会面并取得谈判成果后,中方高层又赶赴法国主持两国第十次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作为欧洲的“两架马车”之一,法国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和中国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希望在中欧关系明显缓和的背景下,能够达成进一步的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这边迎来密集的外交接触,特朗普也没闲着,对中东地区的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展开任期内的首次访问。按照白宫此前公布的消息来看,特朗普希望沙特能够在之前承诺的基础上,凑够1万亿美元投资美国的基础建设、能源和国防等领域;阿联酋则承诺在未来10年投资1.4万亿美元,用于半导体、制造业和AI领域。 虽然特朗普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但中东地区局势纷杂,虽然沙特等3个国家和中国私交不错,但在国防问题上依旧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况且这些石油大户们也根本不缺钱,花钱消灾的同时还能获得好处,这在他们眼中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说,这也是特朗普拯救美国制造业和低迷经济的“盘外招”,不失为一张优秀的底牌。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头顶一块布

头顶一块布

聚焦中东热点,深度解读地区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