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最近英国秘密情报处局长候选人,竟在中国当过老师!她不仅曾是湖北大学外教老师,还是前驻华大使,那她来到中国任职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她一个耶鲁毕业的高材生,放着好好的精英生活不过,跑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外教,图什么? 当时中国刚改革开放,对外交流还不多,外国教师接触的可都是未来的知识分子和官员苗子,这不是现成的情报网吗?更巧的是,她后来成了英国驻华大使,这身份就更方便了。 英国情报机构历来擅长“外交掩护”,比如2024年破获的MI6策反中国官员案,就是通过留学项目物色目标,再用金钱利诱发展成间谍。 伍德沃德在湖北大学教了几年书,说不定早就盯上了哪些学生有潜力,或者通过学术活动搜集中国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她精通中文,起了个“吴百纳”的中文名,连中文老师都给她当,这伪装简直天衣无缝。 还有一点值得琢磨:她在英国外交部任职期间,正好赶上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关键博弈。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英国情报机构在香港活动频繁,试图通过各种手段保留影响力。 伍德沃德作为驻华大使,很可能参与了这些行动。她在湖北大学的经历,说不定就是为了积累在中国的人脉和情报资源,为后来的外交工作打基础。 有人可能会说,当外教和大使是正常的职业发展。但看看英国情报机构的历史,从19世纪马戛尔尼使团刺探中国情报,到近代通过学术交流培养间谍,这种“曲线渗透”的手法他们用了几百年。 伍德沃德的履历太符合这个套路了:先以教师身份扎根中国,建立人际网络,再以外交官身份深入政治核心,最后成为MI6掌门候选人,这一步步简直像是精心设计的棋局。 当然,这些都是基于公开信息的推测,但英国情报机构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不得不怀疑。只能说,在国际政治的棋盘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巧合,尤其是涉及到情报机构的时候。
最近网上疯传一则猛料:曾在中国多所高校任教、还当过英国驻华大使的吴百纳,竟被爆料
【32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