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离开瑞士,临走美方送出9个字,不到24小时,特朗普做出承诺

必行析国际 2025-05-14 16:07:37

如果要问,这次中美之间的会谈,和2018年中美第一次贸易战时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那就是这次中国谈判桌上摆的不是采购清单,而是关税计算器。 更大的不同于心态问题,2018年带着采购订单赴美的谦和姿态,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中国官员远赴美国进行贸易谈判,准备花钱买平安。然而美国依旧是撕毁了贸易协议。 那这一次中美之间的会谈进行的这么顺利,是否也意味着美国在后期依旧会反悔?中国是否留有足够的反制手段?

中美和美国发布联合声明之后,不到24个小时,特朗普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到: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全面重启,对中国的关税不会回到145%的水平。同时他还提到,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之中无意伤害中国,而是希望中国应该向美国开放。

这正应了伟人那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和泽和平亡。 回想2018年中美第一次贸易战时,中国被美国的关税打的措手不及,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中国代表前往美国谈判。但是一轮轮谈判下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和讹诈丝毫没有减少。 经过了几年的准备,这一次中国不再选择妥协,那么让步就是美国了。 这场始于2018年的关税拉锯战,在2025年5月迎来转折——美方将145%的峰值关税腰斩至30%,中方同步将125%报复性关税调至10%。这种"你砍一刀我削一斧"的精准操作,让华尔街的交易员们戏称这是"史上最严苛的关税对表"。

甚至有媒体爆出,在谈判现场,中方代表要求美方必须同步公布每项关税调整的生效时间表,精确到小时。 当美国试图在半导体领域保留10%附加税时,中国立即在稀土出口配额上增加对应限制条款。 截止到5月13日之前,中国商务部向中国民众回应了最关心的问题,中国并未对出口美国的稀土放松管制。 市场反应印证了这场对等较量的威力。联合声明发布后,香港恒生指数2小时内暴涨2.98%,连美国道琼斯指数都罕见地单日跳涨4.4%。

"白宫现在就像被装进中国制造的俄罗斯套娃。"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的比喻揭开了最尖锐的矛盾。

对现在的中国来说,并不害怕特朗普政府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次临时反悔,因为关税是对生效的,美国选择反悔,中国也会继续对美国商品加征对等关税。 这种"镜像战术"在实战中屡试不爽。 中国已经对美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甚至就连美国的贸易代表在面对媒体记者提问的时候,也直言不讳的说到:中方谈判人员很强硬。 其实换个角度来理解,中国并不害怕美国反悔,因为虽然会谈结束,中美发表了联合声明,但是中国仍有底牌。

对美国来说就不一样了,当关税取消之后,特朗普政府团队只能接受,并无其他牌可以打了。 甚至就连印度企图搅乱亚太局势,扰乱中国一带一路铁路运输线的计划都宣告失败了。 更加可以确定的是,在接下来的贸易谈判中,会以中国作为主导。

正如德意志银行分析师所说:"中国把每项条款都变成多米诺骨牌,特朗普已不敢轻易推倒第一块。"

这场博弈改写了全球贸易规则。中国用"对等原则"撕碎了美国的"例外主义"幻觉,当美方试图保留10%基准关税时,中方立即在稀土出口配额上实施同等限制。 这种"以规则对规则"的策略,迫使美国企业罕见地集体游说政府:"请把关税稳定在可预测区间!"连世贸组织总干事都承认:"日内瓦协议重新定义了公平贸易的标尺。" 但真正的震撼弹藏在联合声明的附件里:中美同意建立"关税自动触发机制"。若任何一方擅自调整税率,系统将自动激活对等反制——这意味着特朗普擅长的"推特突袭"战术被彻底锁死。现在不是中国要跟着美国节奏走,而是美国必须学会在确定性框架里跳舞。 这场博弈不仅是关税数字的较量,更是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一边是精密的确定性工程,一边是混乱的机会主义。现在,压力来到了特朗普这边:他能否在"美国优先"与"全球规则"之间找到新平衡?答案或许藏在上海港那些半满的集装箱里,那里装着中国留给世界的悬念。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必行析国际

必行析国际

国际大事,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