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日内瓦谈判传来胜利消息的时候,全国人民顿时欢呼了。著名军事评论员萨苏老师忍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拉着我的手兴奋地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中国人不畏强权、永不妥协,依靠我们的智慧、韧劲、定力和我们强大供应链,美方要打便打、要谈便谈,我们随时奉陪到底。这一仗,我们打了7年,忍耐了7年,最终我们胜利了。
日内瓦谈判的结果是,双方同意将大部分加征关税降至10%的基准水平,美方取消91%的对华加征关税,同时暂停24%的关税90天,仅保留10%的基准关税;中方则同步取消91%的反制关税,并暂停24%的反制措施,保留10%关税作为后续谈判筹码。这一调整使中美关税水平回归到接近贸易战前的状态,缓解了双方企业的压力,尤其是美国零售商和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科技公司。
在谈判前,特朗普对我们极限施压,提出“将关税从145%降至80%”的强硬条件,试图通过社交媒体喊话制造舆论压力,并延续其惯用的“高开低走”策略。然而,美国国内通胀高企、企业库存积压及经济萎缩(2025年第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3%)等现实压力,迫使其最终让步。 当然,这场贸易战的妥协,特朗普团队内部也存在分歧,财政部长贝森特等务实派主张缓和贸易战,而军工复合体则借机推动1万亿美元国防预算,试图将经济矛盾转向军事竞争。这种矛盾导致特朗普在谈判中既要安抚国内商界,又需维持对华强硬形象,最终妥协实属无奈。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供应链多元化以及科技自主创新,削弱了美国关税战造成的影响,增强了谈判底气。我们还坚持“平等互惠”的谈判前提,要求美方先取消单边关税,并拒绝以市场开放换取关税减免的交易模式,我们的强硬态度最终迫使美方做出了实质性的让步。
中美关税战加速了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越南、印尼等国借机调整政策,如加征“数据税”或签署锂电池协议,试图在中美间寻求平衡。 美国滥用关税的行为削弱了WTO权威,而中国通过RCEP等机制巩固区域合作,间接提升了在谈判中的话语权。 尽管当前协议缓解了短期矛盾,但10%的保留关税及未解决的“232调查”(针对半导体等战略行业)仍是潜在风险。此外,美国组建“多域特遣部队”等军事动作显示,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并没有根本改变。所以,我们需要持续警惕美方在非关税壁垒,如投资限制、技术封锁领域的挑衅,同时深化国内大循环与对外开放的协同。 日内瓦谈判的“逆转”本质上是双方基于现实利益的暂时妥协。特朗普的“不甘”源于国内政治经济困局与对华战略挫败的双重压力,而我们中国人民最终通过了系统性反制与战略定力赢得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