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邓颖超腰部严重扭伤,用了许多方子都不见好转,周总理只好把一位女中医请进中南海。没想到她轻轻一捏,邓颖超的腰就不疼了。 1965年的中国,正处在风起云涌的文化大革命前夕。社会动荡,政治紧张,大家都在忙着大事,可对邓颖超来说,那年的最大难题却是她自己的腰。这位革命元老,跟着周恩来风里来雨里去,身体却在这时候出了状况。腰部严重扭伤,疼得她坐立难安,连日常活动都成了问题。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西药打针吃药、中医针灸推拿,能试的都试了,可就是没效果。眼看着夫人受罪,周恩来心急如焚,四处找人求办法。 周恩来那时候是总理,肩上的担子重得不得了,可他还是抽空为邓颖超操心。他不是没想过大医院、洋办法,可那些都没用。就在这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提起了罗有明——一个在河南老家有点名气的中医,尤其擅长治骨伤。这主意听起来有点悬,可周恩来还是决定试一试,把她请进了中南海。 罗有明,1904年出生在河南一个普通人家。她家几代人都是中医,尤其擅长正骨和骨伤治疗。那年头,女人学医的不多,能在这一行闯出名堂的更少。可罗有明偏偏不走寻常路,从小跟着家里人学手艺,练就了一身真本事。她不靠花哨的药方,也不搞复杂的仪式,就凭一双手,能把骨头扭伤、脱臼的毛病治得服服帖帖。 到了1965年,罗有明已经60多岁,经验老到,手艺炉火纯青。她在当地有点名气,可也没到全国出名的地步。接到中南海的邀请,她估计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跟国家领导人搭上关系。她带着一身手艺和朴实的态度,踏进了那个戒备森严的地方。 罗有明到中南海时,估计有些人心里犯嘀咕:这么个不起眼的老太太,能行吗?可周恩来没那么多顾虑,他只想让邓颖超少受点罪。罗有明也没废话,检查了一下邓颖超的腰,直截了当上手。她用的是一种传统正骨手法,靠手感找准位置,然后轻轻一捏、一推,动作快得让人看不清。 结果呢?邓颖超当场就感觉腰不疼了!这可不是夸张,之前折腾了那么久都没起色的毛病,居然在她手上几分钟就搞定了。周围的人都愣了,周恩来更是松了一口气。这事儿传出去,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么简单的手法,怎么就这么管用? 这事儿之后,周恩来对罗有明赞不绝口。他觉得她这手艺太厉害了,建议她改个名字叫“罗有名”,意思是名气大了。可罗有明这人实在,她觉得“有名”太张扬,就改成了“罗有明”,取个“明亮”的意思,低调又接地气。从那以后,这个名字就跟她连在了一起,也成了她医术的一个标志。 罗有明没因为这事儿飘起来,她还是那个老样子,继续给人看病,把自己的手艺传下去。可这故事在中医圈子里传开了,大家都拿它当个传奇讲。 邓颖超腰伤这事儿,不光是个人健康的小插曲,还让人重新看了传统中医一眼。那时候,很多人觉得中医老土,比不上西医的机器和药。可罗有明的成功,等于给了那些瞧不上中医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她没用什么高科技,也没开一堆药,就靠一双手,解决了大医院都没辙的难题。 这故事让人不禁想问:传统中医到底有多大能耐?它那些老法子,真就比不上现代医学吗?其实,罗有明的正骨手法,靠的是几代人传下来的经验和对人体结构的熟悉。这种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学出来的,也不是机器能代替的。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5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