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28日,宋希濂打电话给陈明仁:“张绍勋师长自杀了。陈明仁气愤的说:“张绍勋就算不死,我也要枪毙他。” 1944年6月28日,滇西战场上硝烟未散,一通电话却让指挥部炸开了锅。宋希濂语气沉重地告诉陈明仁:“张绍勋师长自杀了。”陈明仁听完愣了一下,随即怒气冲天:“张绍勋就算不死,我也要枪毙他!”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滇西反攻成了国军扭转局势的重要一仗。龙陵战役是这场反攻的重头戏,目标是收复被日军占领的龙陵县城。这场仗不光是对日军的硬碰硬,也是国军内部团结和指挥能力的试金石。可惜,现实往往比计划残酷得多。 宋希濂,当时是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黄埔一期出身,算是蒋介石眼里的红人。他带兵打仗讲究稳扎稳打,但在龙陵战役中,他却栽了个大跟头。陈明仁,71军副军长,也是黄埔一期,脾气火爆,战场上从不含糊。而张绍勋,87师师长,宋希濂的得力干将,本该是这场仗的主力担当,却成了导火索。 战役打响时,87师和88师进展还算顺利。6月10日,张绍勋带队攻进龙陵县城大部,日军被压得喘不过气。他急着立功,直接越级向宋希濂报告,说县城已经拿下。宋希濂没多想,赶紧把好消息报到重庆,全国上下都以为胜局已定。可谁也没料到,第二天日军援军杀到,四千多人直接反扑。87师压根没准备好,防线一下就垮了。 陈明仁当时在前线盯着战况,发现张绍勋报的战果全是水分,气得肺都要炸了。他早就看不惯张绍勋自作主张,擅自调兵,这下更是火上浇油。宋希濂夹在中间,既要保老部下,又得面对失利的烂摊子,只能硬着头皮撑着。结果,87师撤得乱七八糟,伤亡惨重,龙陵又落回日军手里。 到了6月28日,宋希濂接到消息,张绍勋因为战役失利和指挥失误,压力太大,试图自杀,但没成功。他立刻打电话给陈明仁,想商量怎么处理。陈明仁一听,火气蹭蹭往上冒,直接撂下狠话:“张绍勋就算不死,我也要枪毙他!”这话听着狠,但背后是真失望和愤怒。一个师长谎报战果害了全军,他觉得这种人没资格再带兵。 宋希濂这边就难受了。张绍勋是他一手提拔的,能力不差,可这次犯的错太大。他既想保住张绍勋,又知道这事瞒不住蒋介石,左右为难。这通电话没解决问题,反而把指挥层的关系绷得更紧了。 龙陵失利后,蒋介石震怒,直接把宋希濂叫回重庆“受训”,实际上是撤了他的职。陈明仁因为在前线表现硬气,后来升了71军军长。张绍勋的下场不太清楚,但87师伤亡过半,他多半是被免职或者受了处分。 这场仗后来靠增兵硬打才拿回来。11月11日,龙陵终于收复,但远征军付出了近三万人的代价,日军也丢了一万多性命。张绍勋的失误只是导火索,真正的问题是指挥层信任崩了,大家各顾各的,没能拧成一股绳。 再看这几个人物,宋希濂后来被俘,晚年去了美国,活到1993年。陈明仁1949年投了共,成了上将,1974年去世。张绍勋呢,历史上没太多记载,但他的错让87师付出了血的代价,没啥好美化的。 战争这东西,表面上是打敌人,其实也在考验自己人。龙陵战役不光是国军和日军的较量,更是人性在高压下的暴露。张绍勋扛不住压力自杀未遂,陈明仁怒气冲天,宋希濂左右为难,谁都没赢,只有士兵的命白白搭进去。
1944年12月,因为叛徒出卖,原抗联三路军特派员于天放被关押到日寇监狱。一天夜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