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凌晨0:00前,刚刚发生最新消息! 一、2025年5月14日,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顺利入轨。该星座将推动全球太空计算时代,助力我国率先建成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 二、2025年5月14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首次公开侵华日军“荣字1644部队”“波字8604部队”“波字8609部队”留守名簿文件。档案详细记录了部队成员姓名、出生日期、户籍等信息,为研究细菌战历史提供新证据。 三、我国首艘大功率可拆装环保绞吸船“浚川”5月14日在陕西延安王瑶水库正式投入使用。该船具备高效能、智能环保等优势,年清淤量超600万立方米,将助力水库扩容,保障供水与防洪安全。 四、5月14日,福州港江阴港区首批8片风电叶片顺利出口欧洲。单片叶片长108米、重107吨。福清边检站优化作业流程,将单船作业时间缩短至48小时,提升效率33%。福建持续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 五、截至5月14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6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该工程是红水河水电开发最后一级,连续安全运行1844天,成为区域电力安全的重要支撑。 六、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辐射环境监测网,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和重要核设施周边。全国设有1835个监测点,实时数据获取率超97%。多年来,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公众可随时查阅相关监测信息。 七、5月14日,全国首趟“一单制”跨境铁海联运班列从山东烟台港发出,驶向新疆喀什口岸。该班列实现国际海运与国内铁路运输无缝衔接,运输时间较传统方式缩短30%,为跨境物流带来新突破。 八、中蒙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铁路5月14日正式开工,是继1956年后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项目由中蒙双方合作推进,计划2027年建成通车,将促进两国能源贸易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九、西渝高铁康渝段尖山子隧道5月14日顺利贯通,穿越复杂地质难度大。新工艺让施工更快更安全,未来将带动区域交通和经济发展。 十、河北黄骅港8万立方米低温丙烯储罐主体结构建成,用气顶升技术把重达682吨的穹顶升到近48米,港口服务能力将更强。 【眼界说】 人生的路,漫长且孤独,短暂也快乐,漫长的是考验,短暂的是幸福,平坦的路途,让我们心怀感恩,泥泞的路途,让我们努力加油。 来源: 新华社、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
美国网友:美国现在向东大投降,是代价最小的时候。中国三流战机轻松碾压西方一流战机
【6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