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黄令仪收到通知:停止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她冲进办公室大喊:"不能停,我们会被卡脖子的。"可对方大手一挥:没钱,黄令仪转身蹲地失声痛哭,谁也没想到,多年后她却成了美国都惧怕的人物。 为什么这事对她打击这么大,这得从头说起。 她1936年在广西南宁出生的,家里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是博物馆的馆长,母亲搞化学研究。 按说日子该挺舒坦,可刚出生没多久,日本人就打了过来,她就跟着爸妈开始了东躲西藏的逃难生活。 小时候亲眼看到太多人因为战争家破人亡,心里又怕又不明白,就问妈妈为什么日本人要来欺负中国人,妈妈含着泪告诉她,国家太穷太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等到新中国成立,她在桂林上中学,家里因为父母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一时没了工作,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学费了。 她不甘心就这么不读书了,硬着头皮找到了学校的团委书记,书记知道她学习好,顶着压力给她开了张免学费的条子,上了学她一门心思学习,毕业后更是去到了清华大学专攻半导体,成了这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从此她这辈子就跟芯片杠上了,毕业后她愣是白手起家建起了国内最早的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 后来她又带着团队搞三极管,结果碰上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张,项目又被砍了,她哭着去找领导理论,说半导体是工业未来的粮食,刚开了个头不能就这么算了。 可形势摆在面前,抗议也没有用,她只能服从分配,去了中科院计算所,好在国家当然也知道这东西重要。 困难时期一过,没多久启动了微型计算机项目,还是交给了黄令仪他们弄。 几年后,他们搞的156组件计算机出来了,这是中国第一台微机。听到收音机里传来卫星播的《东方红》,整个团队的人都激动得哭了。 虽然成绩不错,但她心里一直有个疙瘩,那就是这计算机里好多零件还是买国外的。 她觉得必须搞出自己的中国芯,不然早晚得让人家卡脖子,她不停地给领导提建议,1973年中国科学院总算启动了013大型通用计算机项目,加强芯片研究。 国外封锁下资料难找,黄令仪他们硬是靠着一股劲儿摸索,搞出了性能稳定的存储器,还拿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重大成果奖。这在当时已经很接近世界水平了,之后她带的小组又拿了两个大奖。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到了1984年,又是因为经费紧张,觉得芯片研发太烧钱,造不如买,项目又一次被叫停,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她失声痛哭,觉得这么多年的心血可能白费了,1990年她被派到美国合作,看到加州芯片展上成千上万的摊位,唯独没有中国的,心里又痛又急。 回国后她就一头扎进各种集成电路设计里,拿了两个发明专利,为后来的中国芯打下了底子。 时间到了2001年,中国科学院要搞龙芯,向全国召集人马,黄令仪这时已经67岁,刚退休回桂林准备养老了,领导想请她出山,还有点担心她不乐意。 没想到她一听,立马就答应了,又回到了研发一线,成了龙芯项目的负责人,就这么拼了两年多,2002年龙芯1号出来了,中国计算机总算有了自己的芯片。 其实这么多年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身边还有一位重要的战友,就是胡伟武。 他从小在浙江农村长大,家里是老师,小时候就想着当科学家,学习一直拔尖,后来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 博士师从中国科学院的夏培肃院士,也就是黄令仪的老前辈,2001年中国科学院搞“龙芯”的时候,32岁的胡伟武正是主力。 黄令仪加入后两人并肩作战,共同见证了2002年“龙芯1号”的诞生。
1984年,黄令仪收到通知:停止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她冲进办公室大喊:"不能停
完蛋我被萝莉包围了
2025-05-15 10:18: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