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不通印度为啥要打,其实说白了,印度这是在学中国当年的策略。当年中国狠狠教训了苏联的头号“马前卒”越南,结果从美国那儿收获颇丰。现在印度也想依样画葫芦,只不过它这“抄作业”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效果自然也大相径庭。
当年,中国和苏联关系急剧恶化,越南仗着有苏联在背后撑腰,在边境地区频繁挑衅滋事。中国一怒之下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一仗打完,美国一看中国竟敢跟苏联硬碰硬,觉得中国是个可以拉拢的伙伴,于是开始给中国提供技术、资金支持,还助力中国融入国际体系。
中国通过这场战争,既狠狠教训了越南,又从美国那儿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谓一举两得。
印度可能觉得这招挺奏效,也想效仿一番。这些年,印度在边境地区和中国时不时发生摩擦,像加勒万河谷事件就是典型例子。印度可能觉得,只要跟中国对抗,就能像当年中国那样,获得美国的青睐与支持。
美国这些年也确实在积极拉拢印度,搞了个“印太战略”,还拉着日本、澳大利亚组成了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美国给印度提供军事装备,还支持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发声,看起来印度似乎真的能从对抗中国中捞到好处。
可印度没想到,这招到它这儿就不管用了。要知道,中国和当年的苏联情况截然不同。苏联那时候是超级大国,和美国正处于冷战的激烈对峙阶段,中国对抗苏联,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个绝佳机会。但现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美国虽然想利用印度来遏制中国,但并不想和中国直接发生冲突,所以对印度的支持是有限度的。比如,美国虽然给印度提供了一些武器装备,但在关键技术上还是有所保留,担心印度发展壮大后不好掌控。
其次,印度自身的实力实在有限。当年中国打越南,背后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而且战争目标明确,打完就迅速撤离,毫不拖泥带水。
可印度呢,军事实力和中国相差甚远,武器装备很多都是拼凑起来的,连子弹都无法完全自给自足。在边境冲突中,印度士兵的装备和后勤保障都跟不上,经常出现士兵被冻死、饿死的情况。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和中国打一场硬仗呢?
另外,印度的内部问题也是一大堆。国内贫富差距巨大,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宗教矛盾尖锐复杂,经济发展也不稳定。印度政府想通过对外冲突来转移国内矛盾,凝聚民心,可这招用多了也就不灵了。
比如,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国内确实掀起了一阵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潮,但时间一长,老百姓发现政府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因为冲突导致经济遭受损失,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又重新涌起。
还有,印度在国际上的处境和中国当年也不一样。中国当年对抗越南,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越南确实在搞扩张,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但印度和中国的边境争端,国际社会大多持中立态度,并不认为印度是受害者。而且,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一直悬而未决,和尼泊尔、不丹等邻国也存在领土纠纷,这让印度在国际上很难获得广泛的支持。
更让人觉得好笑的是,印度想同时讨好美国和俄罗斯。一方面,印度和美国合作,加入QUAD,参加联合军事演习;另一方面,印度又和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购买俄罗斯的武器,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立场。
这让美国很是不满,觉得印度不够忠诚。美国虽然需要印度来遏制中国,但并不想让印度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所以对印度的支持总是有所保留。比如,美国虽然嘴上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但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印度可能觉得自己很聪明,在大国之间玩平衡,两边都能占到便宜。可实际上,它两边都没讨好,美国觉得印度不够听话,俄罗斯觉得印度在向西方靠拢,对印度的信任也在逐渐下降。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尴尬。
总之,印度想学中国当年的策略,通过对抗大国的盟友来获取外部支持,可它没搞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国际环境。中国当年的成功,是因为有强大的实力、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而印度这些条件都不具备。
结果,印度不但没得到好处,反而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边境冲突不断,国内矛盾激化,国际上也没捞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这就是印度为啥要打,却又打得如此难看的根本原因。
我有个朋友
说那么有啥意思,其实就是一个字,打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