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家用了11名美国战俘,才将他交换回国的天才科学家。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他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他是著名的“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中国人的太空梦想!正是从他而起。他就是著名航天科技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两弹一星”功勋——杨嘉墀(chi) 1956年,国家用11名美国战俘换回了我们滞留在国外的120顶尖中国科技人才,而杨嘉墀也赫然在列。 提到杨嘉墀,大家对他可能并不了解,但是他可是大名鼎鼎的“863”计划的发起人之一。 这项计划旨在追上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之后通过后续的实施,提高了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我国高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 创建“863”计划的原因是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高科技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十分激烈。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杨嘉墀、王大珩、王淦昌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联名上书,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863”计划就此诞生。 而杨嘉墀为什么有如此远见呢,这就不得不说他的身份了。 他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商企世家。家里世世代代都从事丝织事业,因此家庭富裕,从小就进入学堂,同时家里浓厚的实业救国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他。 他聪明好学,成绩名列前茅,之后便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由于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因此他四年的大学生活都是在漫天的炮火声中度过的。 他看到了日军对于中国的暴行,用着各式各样的飞机大炮对中国人任意的羞辱欺凌,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造出属于自己国家的高科技武器用来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毕业后他就前往美国继续深造,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在哈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相继取得多门课程A级的优异成绩,并且成功取得硕士学位。之后又在哈弗取得了博士学位。 之后他就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系担任研究员工作,在此期间他成功研制出了能够快速记录吸收光谱仪,成功结束了原先光谱仪手动记录的历史,他这一项成果也被称为“杨氏仪器”。 除此之外,他还在生物领域颇有建树。即使杨嘉墀在美国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志向。只不过由于当时美国对我国的技术人才回国设限,因此他归国的计划一再推迟。 为了我国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发展,当时向美国提出用战俘换取滞留的尖端科技人才,因此回国的障碍被一扫而空,杨嘉墀带着妻儿第一时间变卖家产,迅速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他一头扎进了“两弹一星”的研发当中,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升入太空,这些都离不开杨嘉墀等科学家的努力。 在“两弹一星”相继问世之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是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又开始相继研制可返回的卫星。 我国随后也开始自主研制返回式卫星,在1975年,我国首次进行返回式卫星的实验,这项研究风险极大,如果没有在合适的时间返回,可能造成卫星掉落或者无法回来的后果。 当时的大多数科学家采取保守的想法,希望卫星提前返回。但是当时处于关键时刻,成功只在刹那的判断间,钱学森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杨嘉墀。 杨嘉墀根据他研制的“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成功推算出卫星在轨三天即可返航,钱学森采取了他的建议,推迟了卫星的返航时间。 最终这颗饱含着许多人心血的返回式卫星在11月29日成功飞回,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航技术的国家。 杨嘉墀被誉为“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为实现中国自古以来的航天梦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像这样的伟人,必定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上留名,而他也一定会名垂千古。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信息来源:人民网《杨嘉墀:一个人和集体在一起最有力量》
1979年我国打败越南后的反应,为何美国愤怒了,苏联却沉默不语?对越自卫反击战后
【5评论】【89点赞】
用户10xxx64
爱国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