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在康熙的葬礼上,宜妃竟坐着4人抬的软轿,走在太后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5-15 17:20:28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在康熙的葬礼上,宜妃竟坐着4人抬的软轿,走在太后前面去祭拜,还趾高气昂地对雍正说话。

康熙晚年,迷恋上了一名叫郭络罗氏的宫女,封她为宜妃。

宜妃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只是康熙一眼看中了她的姿色,为了表示对宜妃的宠爱,康熙将翊坤宫赐给了她居住,此宫只有身份尊贵的妃嫔才能居住,由此可见宜妃在康熙心中地位非同一般。

每当康熙外出征战,必定手书信件与宜妃联络,又命人将当地特产采购带回赠送宜妃。

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各皇子展开争夺大统的斗争,此时四阿哥雍正得以继位,他对八爷党展开清洗。

宜妃之子胤禟被迫退出皇室,在康熙的葬礼上,她违反礼制,乘坐四人抬的软轿走在太后的前面。

乌雅氏是雍正的生母,地位远高于宜妃,她这样目无尊卑的举动激怒了皇帝,当场训斥抬轿的太监,其实是羞辱宜妃。

宜妃向来依仗康熙的宠爱,骄纵跋扈惯了,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她认为雍正才刚登基,尚需借重她这个先帝宠妃的力量,自己还可以如从前般娇滴滴地过日子。

哪知雍正性格强硬,决不会容忍她再如此放肆,宜妃错估了形势,继续我行我素,三年都不向雍正和太后行礼问安。

这给了皇帝借题发挥的机会,他以宜妃身边的太监贪污腐败为名,赶她出了居住五十年的翊坤宫。

宜妃不甘心地离开了深宫,却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势,她自恃曾经受宠,不以新皇帝为念。

这引起雍正更大的愤怒,他削减了宜妃的衣食住行权利,使她生活上出现艰难,宜妃晚年郁郁而终,可悲可叹。

宜妃仓促间由包衣进宫,一直受宠到老,却也因此骄奢淫逸,教子无方,她两个儿子一个被杀,一个病逝,自己也在政治风波中受累,宜妃的人生跌宕起伏,最终以悲惨收场。

宫廷里妃嫔众多,皇帝的宠爱无常,宜妃过分依赖康熙的恩宠,又教子无方,在权力变化时应对失当,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未来。

宜妃并非出身高贵,能得到康熙的宠爱已属侥幸,她不知进退,招致最终悲惨下场也在情理之中。

生于乱世,宜妃并非完全没有政治手腕,只是时运不济,遇上了一个强硬的新君主,再加上自己缺乏变通之能,才导致了悲剧。

宜妃的遭遇启示人要懂得顺应时代变迁,知难而退,才能在乱世中安然度过风浪。

宜妃生于包衣之家,本无资格进入后宫,幸得康熙青睐,她才得以飞黄腾达,但她不知进退,登高必跌。

宜妃违逆雍正,是她不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坚持依靠旧力量,结果落得身败名裂,宜妃因康熙宠爱而得意忘形,到头来害了自己母子。

宜妃的教训值得后人学习,当世事变幻,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宇化贤

宇化贤

2025-05-17 04:08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由于满清持续篡改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罪恶都被掩盖!这些还只是已确认过的真实事件,不信的请自己先查一下有没有这些事再说。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